中实社历史专刊:刘伯承 辗转驰骋大别山 故事美谈留人间

来源:中实社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中实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苏月建 王红卫 赵建军 特约记者郭永昌 郭金全 申国杰)刘伯承(1892124--1986107)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实社历史专刊:刘伯承 辗转驰骋大别山 故事美谈留人间
   
1947630日,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分三路挥师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腹心的英雄壮举。10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敌30余万人,解放县城100余座,开辟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形成三路大军互为犄角、机动歼敌、逐鹿中原的大好局面,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防御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期间,刘邓大军不立下了彪炳史册、永留青史的功勋,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感人故事。

    一、诱

 1947年夏,刘邓大军主力千里长驱直入大别山腹地,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进行追堵,企图乘我立足未稳之时予以“聚歼”。

10月初,蒋介石在大别山北麓集结7个整编师,对我军进行合围,而在山南地区仅留少部兵力守备。了解这一情况,刘、邓留2个旅在商城、罗山地区伪装主力迷惑敌人;真正的野战军主力则乘虚南下,克黄安(今红安)、占武穴,横扫长江北岸300余里。江北的隆隆炮声使蒋介石感到异常惊恐,误以为刘、邓主力即将南渡长江,慌忙调兵围堵,其中整编第40师及整编第5282浠水沿公路向广济兼程前进,向我侧背进攻。

敌整编第40师原为第40军,是蒋介石西北军的“精锐”部队,全部美式装备。该敌自豫北一路跟至大别山,充当了“追剿军”的急先锋。当时,我南下大军连续行军极度疲劳,非战斗减员严重。部队为便于机动,重武器和车辆已掩埋或炸毁。故该敌更加骄狂,进入鄂东后孤军冒进,尾1纵队紧跟不放。

在此情况下,刘、邓决定抓住战机,集中10个旅伏歼该敌。为选择有利地形作战,55岁的刘伯承亲自登上鄂东三角山勘察地形险要,决定在敌必经的、地形对我又很有利的蕲春县高山铺以东峡谷地带设一个“口袋阵杀一个“回马枪”,在运动中歼灭这股顽敌。

野战军司令部以第1、第6纵队为第一梯队,由1纵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统一指挥,1纵在高山铺的南、东、北三面占领制高点,布成袋形阵地;6纵尾敌跟进,从后面捅上一刀,扎紧口袋;中原独立旅诱敌钻进“口袋阵”;2纵为预备队;34个团进至广济以东待机,主力在皖西钳制桂系2个师。

1026日拂晓,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中原独立旅派出小分队扮成游击队,沿公路边打边退,引诱、迟滞敌人。小分队精心设计的“老套筒”“破三八”“汉阳造”杂乱枪声,和破烂的杂色衣着,混乱的行军队形,使敌人确信这是小股游击队,遂放松警惕,大摇大摆地沿公路前进。

1旅接到纵队命令时,全旅高度分散,一时难以集中。部队自进入敌占区腹地以来,无后方依托,所有物资补给都要靠自己解决。当时,1旅正在广济方圆数十里区域发动群众、筹集粮款和部队急需的冬衣。旅长杨俊生令旅司令部迅速用电台、骑传、军号通知部队向高山铺疾军,部队边走边集中、边走边动员。

26日拂晓,1旅接到通报,敌40师已逼近高山铺。旅长杨俊生当机立断,让战士将背包、炊具等非战斗物资放在路边,留下伤员看管,部队轻装跑步前进。

830分,121营占领蚂蚁山西南无名高地,刚部署就绪,敌前卫部队即到达,并对无名高地展开抢夺,被1营打退。1团赶到时,敌先头部队已进至洪武垴西山腰,15连先敌抢占山顶,将敌击退。17连的一个排也随即占领界岭制高点。

洪武垴和界岭是敌通往广济咽喉要道上的制高点,也是我必须坚守的堵击阵地,敌我争夺十分激烈。敌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整连整营兵力,连续向15连占领的洪武垴阵地猛攻。5连打退敌多次冲锋,因自身伤亡过大,而此时团主力尚未赶到,阵地又被敌人夺去。11时许,第4连赶到,在第7连的火力支援下,夺回了洪武垴主阵地。午后,1旅后续部队陆续赶到,不断加入战斗,战士们像钉子一样钉在敌东进的各山头要点阵地,把敌人死死关在清水河峡谷之内。

当天,中原独立旅和159团亦粉碎了敌夺占茅庵山、大寨山之企图。6纵第49、第54团各一部组成的先遣队,在17旅参谋长宗书阁的指挥下尾敌前进,于当日黄昏占领了马奇山、李家寨山,适时堵住了敌人的退路,6纵主力正冒雨兼程前进。1纵第2、第19旅也正连夜向高阳山、父子坳方向急进。

26日夜,12(4)19旅相继赶到伏击位置,协同1旅由东面、北面的洪武垴、界岭、蚂蚁山、子女山等阵地,中原独立旅由南面的茅庵山、大寨山等阵地,从三面对敌形成包围。口袋已经形成,就等6纵主力赶到,从背后扎紧口袋了。而此时,6纵还正在赶往高山铺的路上。

刘、邓首长原定总攻时间是27日上午1130分。但到了上午9时,1纵司令员杨勇接到1旅杨俊生旅长的电话:“敌人溃退了,我已命令2团出击。”杨勇拿起望远镜,只见敌人在2团的攻击下惊恐万状,队形混乱,纷纷向后溃退,整40师已呈败象,杨勇决定趁敌混乱,立即发起总攻。1纵各旅和中原独立旅从三面,居高临下如猛虎下山,冲入敌战斗队形。

在敌后“扎口袋”的6纵先遣队——49团主力和542营立刻感到了沉重的压力。敌潮水般向西撤退,涌向先遣队坚守的马奇山和李家寨山阵地,倾其全力夺路逃命。先遣队奋起抗击,部队伤亡很大,战士们的弹药也快打光了。17旅参谋长宗书阁忧心如焚,此时纵队主力还是未赶到。542营的李家寨山阵地被敌人攻占,宗书阁刚要让49团增援,望远镜里突然出现一支部队冲上山头。“18旅终于到了!”宗书阁的眼睛都湿润了,他立即命令部队全线出击。

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人,敌拥挤在10里长谷,东窜西逃,田埂上、山脚下,凡是有空隙的地方都拥满了四散逃奔的溃兵。人、马、炮、车挤在一堆,乱冲乱撞,乱喊乱叫。许多人摔倒不及爬起便被活活踩死。

战斗至午后胜利结束,共歼敌军12660人,其中俘敌9560人,并缴获大量的作战物资。当我军押送俘虏撤离战场时,蒋介石还从武汉派来飞机,在高山铺上空投下大批馒头、烧饼,支援其“精锐”之师“战斗”。战士们见敌机空投差不多了,无数挺机枪对空开火,一架飞机中弹起火,撞到山坡上摔得粉碎。在山野里捡大饼、馒头的战士们一片欢呼!

高山铺战役是我军进入大别山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对大别山根据地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1029日,毛泽东亲自拟稿,以中央名义致电刘、邓,庆祝在高山铺地区歼灭敌40师及82旅之大胜利。

二、官

(一)一捧红枣当顿饭
   由于人民解放军刚转入外线作战,又是千里行军,因此,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经常几天不见油盐,有时连吃饭也成了问题。

一天,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进入大别山中心区金家寨的洪家湾,司令部断了粮,到下午一点,还没吃到中午饭,管后勤的同志正在为难,一个警卫员捧着一捧大红枣送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刘伯承问红枣是哪里搞来的警卫员说是过黄河时,从家里带来的,刘伯承、邓小平叫大家吃,大家叫首长吃。刘伯承捏了个红枣放在嘴里,笑着说:“河北父老的心意就像这枣子,既红又甜。”邓小平说:“红枣是个好果子,又甜、又补、又管饿。”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就这样,几颗枣子,就算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一顿中饭了。
   (二)一包冰糖甜心

刘伯承在大别山来回转战,身体越来越弱,同志们心里都很难过,也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又转到金家寨,下面同志送来一小包冰糖给

刘伯承刘伯承很严肃地问冰糖是从哪里搞来的警卫员说是下面同志送来的。刘伯承坚决不要,要警卫员退回去,警卫员难过地说:“首长身体这么差,怎么领导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啊这是下面同志的一片心意,我不好退。”刘伯承看警卫员很为难,说:“好吧,你不退,我来处理。”他把一包冰糖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给这个伤员那个病号,司令部政治部中的老弱病残,每人送一块,并招呼说:“这是老区人民的心意。”同志们接到这块冰糖,还没吃,心里就甜了。
    、严

194787日,刘邓大军在中央军委指挥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可是,刚开始时,老百姓们都不敢接近刘邓大军!别说是让老百姓支前抬担架,就连找个向导都困难。大别山地区的是老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都先后在这里建立过根据地是,由于我每次在此建立根据地后接着进行了战略转移每次战略转移后,国民党都卷土重来,对根据地人民疯狂的围剿和血腥的镇压,革命力量几乎被消灭殆尽,大别山里常常是十里无人烟到处无鸡鸣”。长期的“拉据战”、国民党的反攻倒算老百姓害苦了、杀怕了!所以,刘邓大军初到大别山时,老百姓一见就跑,而且是整村整村往山里跑老百姓不敢接近刘邓大军!

面对此情此景,刘邓大军坚持从小事、实事、具体事做起,以身说话、以情感人,很快地,他们就扭转了这种不利的被动局面。老百姓们不仅主动地走进刘邓大军的军营,而且积极地帮助他们站岗放哨、提供保障,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保障他们的安全,很快又呈现出一派“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场景。

(一)坚决还给大娘的银元

19471021日,刘邓首长率部来到湖北浠县三角山的半山腰,部队休息时,警卫员康理找了个向阳背风的旮旯儿,铺上干草,扶刘伯承坐下。刘伯承突然听见自己的衣襟发出“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仔细一摸,有两块银元被缝在他前襟的补丁里。刘伯承撕开补丁:“我刘伯承真是老眼昏花喽。这一定是房东大娘给补进去的。糟糕糟糕!”

警卫员康理也想起来了。刘邓住在山脚下张家榜的一户老乡家里。早上,刘伯承正在俯案研究地图,房东老大爷泡了一壶茶端上来,谁知水装得太满,不小心洒在了地图上。房东见闯了祸,慌忙用袖子擦地图,结果又把紫砂茶壶碰到地上摔碎了。“不要紧,不要紧。这叫岁(碎)岁平安嘛。”刘伯承一边弯腰收拾茶壶碎片,一边说着当地的吉利话,又掏出两块银元:“你是为照顾我们摔碎了自家的东西,应该由我们赔偿。”房东说什么也不肯收。刘伯承就把钱塞进他的衣袋里:“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的纪律。你要是不收下,我心里会不安的。”房东没了主意,赶忙回屋去找老伴。康理在院子里听见房东大娘骂她老头:“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东西是你自己摔坏的,能让人家赔吗?再说,还收人家两块银元,你那把破壶能值那么多钱吗?”过了一会儿,房东大娘又端上两碗茶水,递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她发现刘伯承的衣襟上破了个大口子,叹道:“你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呐,就像薛平贵,衣裳破了都没人缝补。快脱下来,我帮你补补。”刘伯承难大娘的好意,就把军装交给大娘,没想却让她移花接木了……

刘伯承掂着两块亮闪闪的光洋:“这倒成了难题了。钱是一定要还的,可已经上了半山,我再回去,你们肯定不同意。那么,只好麻烦哪位辛苦一趟了。”警卫员们都争着要去。于是,刘伯承选了一个身强体壮的,把银元放在他的手中:“那就请你代劳了。记住,务必送到!”直到送银元的同志回来报告说银元已送到老大娘手中,刘伯承才放下心来。

(二)群众的“金丝毛毯

刘伯承对大别山人民十分关心和体贴。一次一个饲养员到一个村庄去买稻草,村庄没人,刘伯承叫饲养员把钱放在群众家神台上。这个饲养员是个北方人,不会捆那些七长八短的稻草,背起来,一路不断丢撒,刘伯承就跟在后面拾。他对饲养员说:“稻草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用处可大了。你们北方人不知道,山里人住房要靠它盖,耕牛要靠它喂,床上要靠它铺。农民用稻草铺床,叫作‘金丝毛毯’,说明农民是很珍惜稻草的,丢了多可惜呀!”刘伯承的一席话深深感动了饲养员,他也跟着刘伯承一起将一根一根丢撒在地上的稻草拾起来,重新捆好,并且深情地说:“我一定记住司令员的话,爱惜稻草,不随便丢撒。”

(三)考虑群众的实际困难

1949年3月底的一天,整个六安城都沸腾了:人民解放军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欢迎大军的人流滚滚向前,支前民工大队络绎不绝,城里城外红旗如海、歌声如潮。大街上到处张贴着“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支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等巨幅标语。城北小学是六安市人民政府在原来中正小学校址上首先建起来的一所完全小学,居于全市中心。当时的校舍院落宽敞、房屋较多。学校门前有师生们自己动手用松柏色纸扎起来的彩门,两边贴着一副新作的对联:政简刑清,江北腾欢呼解放;兵雄马壮,华南指日庆成功。那时,学校的师生人人精神焕发,一面坚持正常教学,一面积极开展支援大军的宣传工作。

一天下午,担任城北小学校长一职的鲍传鲁,正在随着学生队伍在城东郊迎接解放军,一位留守在学校的老师突然告诉他:有两个解放军来学校看房子,说是要驻军。鲍传鲁赶紧回到学校。此时,市长林杰同志也赶到了学校,一见到鲍传鲁,就开门见山地说:“放假几天,支援渡江大军!”

鲍传鲁刚刚向学生宣布放假,就有部队的同志来联系安排房子,学校除留一个教室作女教师临时宿舍外,其余的房子全部让给了部队。

   一阵喇叭声,校门前开来两辆吉普车,从一辆车子里走出一位身材魁梧、戴着墨镜的同志,一看就知道是位高级首长。他走进办公室坐下休息,警卫员便把他的行李搬进隔壁刚腾出来的教师宿舍。随同住进这个宿舍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个女孩。

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有人背着电讯器材,上下忙碌,不一会几十间房子都拉起了电线,挂上了灯泡,夜幕降临时,随着车载发电机的轰鸣,全校立即如同白昼。

校内住有教师,需要出入,住校外的教职工,有时也需到学校里来,大家进出是否方便呢?鲍传鲁正在考虑,就有一位部队同志来找他商量,他问过全校职工人数之后,便毫

不迟疑地提出:由城北小学自制一种出入证,盖上学校公章,凭此证即可随时出入。教职工们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高兴,“部队首长真能考虑我们的实际”、“组织上对我们多么信任啊

天黑后,地委书记马芳庭和副书记唐晓光赶来看望首长。他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去。首长送走了他俩,又伏在案上看起文件来。第二天,一位大约是做政治工作的同志来找鲍传鲁谈心,他问鲍传鲁可知道来的首长是谁。鲍传鲁说不知道。他悄声告诉鲍传鲁:“不要向外说,他就是刘司令员啦!”

刘司令员看起来约有50多岁,身体颇健壮,他经常伏在案上办公和接待请示工作的同志,往往一直到深夜。有时也站起来在室内漫步或到走廊上闲眺。即使在这时候,也在默默地思索着什么。

刘司令员工作那样辛苦,一天三餐却很简单。当时城北小学在校就餐的人很少,没有真正的厨房,只在保管室外走廊上砌了个矮小的土锅灶,刘司令员的炊事员就在这个锅灶上为他做饭菜。每餐的菜都只有两三样,且多是素的,有时见炊事员烧鳜鱼,大概这是刘司令员餐桌上最好的菜肴了。

刘司令员夫人汪荣华同志是六安郝家集人,早在六霍起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在此期间,常有当年的同学、战友来学校看她,同她叙旧。汪荣华同志对人亲切、热情,也不止一次地到老师住所和老师谈心。

刘司令员和司令部在学校只驻了四个夜晚,又继续前进,随着他们南进的步伐,不断传来新的捷报。不久,百万大军越过长江的特大喜讯就飞到了六安,飞遍了全国。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