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3日    

中实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特约记者赵建军 郭永昌  郭立)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金寨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始终保持一种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持续开展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一曲曲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壮丽凯歌。

             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春风化雨,40年的跨越腾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披荆斩棘......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金寨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一幢幢高楼替代了古老的茅屋和平房,人们在老区金寨的大地上构筑出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人们不必用脚去丈量距离了,高铁、汽车的普及让“日行千里”成为现实。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品质。强大的互联网络让外卖、网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随地的网络叫车,即骑即停地享受共享骑行,便携出行不再是棘手的问题;移动支付、网上缴费、网上订票,一部手机就能够方便人民的衣食住行了。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的迅猛浪潮,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更加高效、更加流畅的现代生活模式。

可以说,这40年是金寨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拼搏奋进的40年;也是激情澎湃、铿锵前行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      


一、与金寨人民紧密相关的改革故事 ----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一次泪流满面的“金寨之行”是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痛下决心抓农村改革的“导火索”和“催化剂”。

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一) 深入金寨,调查走访了解实情

1977年11月7日,刚到安徽上任不久的省委书记万里前往革命老区金寨县开展调查走访。

在金寨县委办公室王主任的带领下,万里一行翻山越岭,深入到金寨县的边远山区,到一些老红军和烈士家中去访问。

万里乘坐的北京吉普车行驶着,前面一座大山横着、挡住了去路。于是,他们不得不下车翻山前行。王主任说,山后有一个村庄,那里有十几家农民,其中,7家是红军家庭。

   翻过大山,伫立山顶,远远望去,几幢房子,没有规则地散落在向阳的山坡上,犹如一把棋子散落在棋盘上。王主任用手一指,说,“前方就是,靠近那棵大树下面就是一家老红军。”

  万里擦了擦汗,说:“我们就到树下的老红军家瞧瞧去。”

  他们接着前行,来到树旁。这是一幢没有院墙的土坯房。土坯房原是三间,年久失修,塌陷了一间,实际还有两间。房子左边是新打来的柴草。房门斑驳陆离,不成样子了。老爷子躺在门口的地上晒太阳。王主任走上前去,说,“老人家,这是省里的万书记来看你了。”老人目无表情,只是坐了起来。万里也随手抓了一把柴草垫在地上,与老人面对面地坐了下来,唠起了家常。

   万里问老人家,“你们村红军烈属、军属有几户?”老人说有7家。

  “你家是吗?”老人说:“我爹死时才惨哩,我才13岁。收尸时一条大腿还被狗吃了。”

  “现在家里几口人吃饭?”老人说:“四口,我和我屋里头(爱人),还有两个没过门的闺女。”

  “生产队里一年能分多少粮食?”老人伸出三个指头,“每人每年不到300斤。”

  “这300斤粮食能吃多长时间?”老人说: “瓜菜一起吃、省着吃,顶多能吃9个月。其余3个月就要饿肚子啦。”

  “你家现在一天吃几顿饭?”

“一顿。”老人说:。

   “你吃了没有?”老人点点头,说是吃过了。

   望着老人严重缺血的面孔,万里缓缓地站了起来,老人下意识地说,屋里坐吧?万里说,我要看看你的家。

   老人推开了门,告诉家里人说有客人来了。

   万里进了屋,两眼一扫,只见这家家徒四壁。这边是锅,那边是床。母亲和两个闺女在床上,缩坐在一起。旁边的被子已露出了棉絮。

  老人说,“客人来了,烧锅茶么!”母亲正要起身,忽然想起自己和女儿没穿裤子。原来他们全家只有一条裤子,穿在了老头的身上。

    母亲起身的一瞬间也让万里和同行人尴尬万分。万里借机转到灶台旁,他揭开锅盖,里面是菜粥,一股发了霉的刺鼻的味儿直冲他来。万里紧锁双眉,从这家出来,他一言不发。

  “我们再看看另一家吧?”万里向身旁的王主任提议。

   王主任又把万里领到一家红军老战士家。

   这家老红军姓陈。老陈14岁参加工农红军,膝下无儿无女,时下已经71岁,他与小他7岁的老伴相依为命。两位老人骨瘦如柴,手臂上的青筋鼓得老高,脸颊像核桃似的,营养极其不良。70岁的人长得比80岁的人还显老。

   老人对前来的万里说,“前天不知吃了什么树叶子,五天没有大便,多亏老太婆用树棍,硬是把石子般的粪蛋从肛门里一点一点地给抠了出来,要不然今天还见不到你们哩!”

   万里问粮食还能吃多长时间?老人叹了口气:“不说了,说起来丢人。我这么捉摸着,民国那时很苦,也没有我们现在苦哇!那时我们革国民党的命,革日本鬼子的命,打倒蒋介石、建设新中国,现在倒像革自己的命啦,真是有生不如死的想法。总盼着这穷日子能过去,因为我相信党,我本身也是党员呵!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就盼着吃顿饱饭,可是现实却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呐。你们都是上边的人,给中央反映反映。过了初一,还有十五,我这条命也不长了。”老人说完眼眶中涌出一汪泪水……那泪水中满含着他对中央的一片深情啊!

  从这位老红军家里走出来,万里又来到另外一户农民家。看上去这户农民也是家徒四壁,门窗都是土坯的,见不到一件木器家具。屋中央,坐着一位衣衫破烂的中年妇女,万里便询问她家的情况:“你家几口人哪?”

   中午妇女回话说:“五口,夫妻俩,带三个孩子。”“爱人呢?”万里问。妇女说:“干活去了。”“那三个孩子呢?”“都出去玩了。”

   万里说:“请你把他们喊回来,让我看看。”

   对方面有难色,不肯出门去找。

   万里有些奇怪,在他再三催促下,中年妇女才径直地向锅灶走去,然后无可奈何地揭起锅盖。

   万里这才发现,三个赤身裸体的孩子,都缩在灶膛里!原来烧过饭的锅灶,这时尚有余热,三个没有衣服穿的孩子正好挤在里面御寒。

    万里走出这家茅屋,心如刀绞、泪流满面。他望着绵延八百里的大别山,默默在想,虽然你山清水秀、层林尽染,然而你却养活不了自己的儿女?是天灾还是人祸?万里不能再沉默了!当晚,在金寨县委(扩大)会议上,他第一次摔掉了自己的帽子,激情四射!他把自己全天的所见所闻一股脑地向大家摊摆出来,质问在座的知道不知道这个情况?从书记到县长,他一个一个地挨着问,目光灼人。最后,他长叹一声: “中央把我派到这个省,我万里也有责任呵!想想我们解放都快28年了,老区还是这样穷,我们对不起老区人民呵,四口人一条裤子、食不果腹,我们何颜以待?问心有愧呀!过去只听说大别山区还很贫穷,但是没有想到竟然贫穷到这般地步!......你们立即调查,金寨究竟有多少人过不了冬,缺欠多少,如实上报,我来救济!”

   大家一阵掌声。在这次会议上,针对老区人民生活极其困难的实际,万里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要求...... 

一个星期后,金寨县要求救济的报告送到了省委,送到了万里的桌上。万里毫不犹豫地挥笔写道:拨批金寨县救济金120万元;救济棉14.5万斤;救济棉布108万尺;救济粮50万斤。

  消息传到金寨,老区人民奔走相告。那位姓陈的老红军领到救济粮时,才知道当时到他家做客的就是省委书记万里,他激动地说,有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党有救了。以前有个包青天,现在有个“万青天”啦!安徽有希望啦!


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二)  痛下决心,强力推进农村改革

从金寨回到合肥,万里当即主持召开了全省各市县书记会议,他同大家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他首先谈到自己在金寨县农村调查的感受。他是动了感情的,他最后说,他不能容忍一个农业大省的农民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这不对头!这里面有问题!这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了!“首先得想办法让农民有饭吃!否则,连肚子也吃不饱,一切都无从谈起。”

此后,他又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他沉痛地说:“原来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么低啊,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啊!我真没料到,解放20多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社会主义吗?……”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几次都说不下去话了。

“我们必须改弦更张,”他坚定地说,“我们要用新的政策、新的办法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这些话,在今天听来很平常,可在当时,他提出“必须改弦更张”,真的让在座的常委们惊心动魄、热血沸腾。

就这样,经过了几上几下,安徽省委正式出台了一个震惊全国的《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六条”。这份文件针对当时农村政策方面存在的几个严重问题,拨乱反正,做了新的具体规定。

《六条》冲破了种种禁区,刚和群众见面,就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1978年2月,《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以《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为题发表通讯、介绍《六条》。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大部分地区八、九个月没有下雨。这场大旱,让不少地方秋季无收,秋种也难以进行。

 安徽省委经过讨论,果断决定:凡是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都可以借给社员种麦子和油菜,并鼓励社员在不影响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开荒多种,谁种谁收,国家不征公粮,不派统购任务。

安徽省委做出的这一重大的政策性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各地秋种迅速超额完成了任务,大部分边地也种上了油菜、小麦和蚕豆。据统计,仅这一措施,安徽全省就增加秋种面积1000多万亩。安徽1978年虽然遭遇了严重旱灾,但是第二年夏收之后,形势迅速好转。

 安徽省委做出的“借地度荒”的决定,不仅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农民自我解缚的勇气,不少地方由借地转为包地,把全部小麦、油菜包到农户去种,由此引发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

1980年9月27日,中央印发文件指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肯定包产(干)到组、到户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从此,“大包干”终于从安徽地方“户口”变成了全国“户口”。

就是那次泪流满面的“金寨之行”,使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痛下决心抓农村改革!就是书记万里,在江淮大地上点燃了农村改革的烽火!


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金寨人民如火如荼的改革实践 ---- 40年来,勤劳勇敢的金寨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大胆推进改革,先后组织开展各类改革100多场(次),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创造了很多辉煌的业绩,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一)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用正确的思路引领改革。40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始终把改革开放讲在嘴上、抓在手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一是坚定信心、不改初心。翻开金寨县近几十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与改革开放紧密相关的关键字词。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鲜明地提出:要把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对开放、对内搞活,以此促进经济大发展、快发展。198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政府当年工作的重点就是:深化各项改革,念山水经、走联合路、发科技财、办富民事。

1992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将改革开放作为全年工作的主题,要求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1997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将“凝心聚力、深化改革、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全县工作的首选目标:要求全县上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工业企业改革,加快实施各项配套改革。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面安排部署当年各项工作任务后,强调指出:要倡导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的难题、用创新的举措培植工作的亮点。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宗明义、直奔主题:2014年是推进金寨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要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报告》从8个方面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其中第8个方面就是: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开始就指出,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改革”成了金寨的主旋律,“建设”成了金寨的主抓手,“快速”成了金寨的新常态,“争先”成了金寨的最强音,“变化”成了金寨的关键词,“荣誉”成了金寨的新品牌。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不断深化改革,着力建设有为政府。

2017和2018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在充分肯定上一年各项改革工作的成绩之后,再一次把“改革”作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进行详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由此可见,40年来,金寨县的改革决心坚定不一、信心与日俱增,力度持续加大、重点日渐突出,效果逐步显现、成绩非常显著。

二是创新思路、开拓奋进。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新、土变金;思路活、财源阔。40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金寨的县情实际,适时研究提出不同时期、不同时段的工作思路和发展重点,并且不断地进行调整完善,以此凝聚人心、鼓舞人心,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铿锵前行!

“八五”(1991至1995年)时期,金寨县委、县政府按照“少生孩子多栽树,系列开发抓支柱”、“八亩山场做文章,综合开发奔小康”、“开发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和“一个主攻(开发性农业)、两个大力发展(县乡工业、第三产业)、三个不放松(计划生育、林业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展路子,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方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抢机遇、争朝夕,振奋精神、艰苦奋斗,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5年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半,工业产值增长七倍多,农业综合开发一年一个新台阶,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迈了一个大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998年,金寨县第13届人民政府对未来五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提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经济总量翻一翻、农民增收超千元、财政突破两个亿、富民强县达小康”。未来五年发展思路是“开拓大市场、培育新支柱,一手抓吃粮、一手抓山场,长抓林电矿、短抓桑栗茶、快抓菌药菜,三线(长短快)八路(八大支柱)奔小康”。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是“农业突出产业化,工业实施多元化,经济走向市场化,城乡推进文明化”。

从2009年开始,金寨县委、县政府出台并连续多年坚持实施“6+2”的工作思路,即:狠抓六项重点工作、做好两项保障。这种工作思路重点突出、便于落实,效果十分明显。2009年当年,全县生产总值就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1%。这一年,金寨开通了“两路”(沪汉蓉快速铁路、合武高速公路金寨段)、跨越了“两大台阶”(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取得了“两大突破”(实施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大面积整体流转了吴家店镇等地的山林经营权),获得了“两项殊荣”(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

2011年初,在全面总结回顾“十一五”、认真研究分析“十二五”的基础上,金寨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全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对全县的重点工作提出了“主攻五大经济、实施五大建设、发展五大事业”的响亮口号。

金寨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在开局之年(2011年),对任期内的工作提出了非常明晰的思路,即:......着力打好丰富矿产金色牌、优良生态绿色牌、优质水源蓝色牌、革命老区红色牌,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拉升发展标杆、推动全面提速,集聚实力、彰显魅力、增强活力,奋力开创金寨发展的新局面。按照“全市超平均,全省进位次,同类县中争先进”的目标要求,以“迈大步、上台阶、争先进”为主旋律,以项目工作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开放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致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金寨。

2014年,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并在项目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据此,金寨县委、县政府迅速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5+1”项目(吴邦国委员长亲自为金寨县量身确定的6个扶贫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3年大变样、5年上台阶、10年走上富裕路”的目标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努力保持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按照这个发展思路,几年来,金寨县的经济社会有了较快较好的发展。2014年,全县财政收入增长2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达到9780元。

面对“十三五”(2016---2020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前提下,果断地将“十三五”定位为:金寨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厚积薄发的崛起期、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他们把“十三五”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六个(主要经济指标)翻番”!为此,他们决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调转促”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招商兴县、旅游富县、民生为本的战略,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美好愿景。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指导工作后,金寨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2年来,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金寨的脱贫攻坚迈上了新台阶,经济社会有了大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金寨,正在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样板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美好生活的幸福区。

 

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二)立足实际、分类施策,用有力的举措推进改革。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千道万,关键要靠真抓实干。改革开放40年来,金寨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说实话、干实事,出真招、求真效,经济社会发展连续跨越一个又一个台阶,人民群众的生活真的像“芝麻开花一样”。

一是立足县情抓改革。1987年至1989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吃透县情、认准路子,组织各级干部和广大科技人员立足县情实际,共同寻找根治“贫困综合症”的良方,最终确定了“强农、重工、兴林、活商”的战略思路,作出了“市场导向、系列开发、规模经济、集约经营、脱贫致富、科技兴县”的战略部署,发扬“几任书记一本经、几任县长一道令、几个班子一齐上、县乡镇村一股劲”的光荣传统,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认准了的事情、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在实际工作中,改过去平均使用力量为选准重点、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把“少生孩子多栽树,系列开发抓支柱”,计划生育和林业两个把总关,工商、乡镇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社会治安“一包两制”等始终作为重点紧紧抓住不放。此举不仅稳定了人心、稳定了经济、稳定了大局,也加快了根治穷根、脱贫致富、振兴老区的步伐。

1990年,面对市场疲软、资金短缺、销售滑坡的严峻形势,金寨县积极研究和制定进一步放开搞活的措施,采取强化领导、组织会战、抓好销售、搞好服务、扶持重点等办法,努力帮助工商企业提高效益、摆脱困境。各企业和主管部门广泛开展“双增双节”及争优创新活动,努力上质量、上等级、增效益、渡难关,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业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增长,产品争优创新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商品流通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财政增收幅度较大、市场秩序井然。

二是抢抓机遇抓改革。1997年,金寨县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本着“能卖不股,能股不租,能租不包”的原则,把企业改革推向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全方位、深层次的位置上。全县抽调12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近400个改制指导组,进驻47户国有企业、29户城镇集体企业、269户乡镇企业指导改革。全县基本完成改制的企业达321户,盘活存量资产3亿元,募集股金4500万元,减少债务1.1亿元,清欠收回资金1200万元。

2011年,温家宝总理来金寨与老区人民欢度春节,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加快发展、跨越崛起的信心和决心。以此为契机,金寨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招商兴县、旅游富县、民生为本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千方百计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千方百计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到2015年底,全县的经济实力、发展趋势、城乡面貌、人民生活、行政效能都实现了“大变样”。

三是持之以恒抓改革。多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5+1”项目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地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始终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昂扬向上的斗志,谋发展之计、聚创新之力、鼓实干之劲,团结拼搏、励精图治,打基础、增后劲,向着“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习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之后,金寨人民更是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目标,强力组织实施三大攻坚战。即:组织实施脱贫攻坚战,强力实施“十项措施”(制定特色农业、光伏、旅游、易地搬迁、电商、就业、教育、健康、生态保护、社保兜底),强力推进“十大工程”(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实施农村道路、水利、电网升级、环境提升、集体经济增收、农村信息化、乡风文明提升、强基固本、金融扶贫、社会帮扶),着力做好“五项保障”(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实、资金和项目监管、改革支撑、考核奖惩),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确保2020年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摘帽)。几年来,全县上下着力在“5+1”项目上放大效应、在招商引资上提质增效、在工业发展上提升层次、在城乡建设上提升品位、在农村发展上着力增收、在旅游三产上做好服务、在民生事业上增强保障,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工业转型初见成效、现代农业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城乡建设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干部群众日夜兼程,谱写了金寨发展史上最动人的崭新篇章。

(三)主攻重点、带动一般,用科学的方法推动改革。改革开放40年来,金寨县先后组织开展了100多场(次)改革改制、试点示范以及工作创新。其中,改革改制的主要有: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工业经营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商业、供销、物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财政、税务、金融、物价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素质教育改革、农科教综合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创新的主要有:林业二次创业,119科技扶贫、干部结对帮扶、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精准扶贫,建设大城关、建立集聚区、设立开发区,等等。

及时启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977年,就在万里离开金寨、积极谋划农村改革的时候,金寨县委、县政府就开始认真贯彻落实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力发展副业、兴办企业,依托广阔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蚕桑、板栗、中药材。同时通过多种途径、筹措建设资金,较为迅速地解决了通乡公路问题。

1978年,万里当年走访的燕子河镇燕岩村和全县几百个村、2659个生产队一样,有的开始明包到组、有的实行暗包到户。翌年春耕前,全县49.56%的生产队都实行了包产到组或包产到户。1980年2月和9月,省委和中央文件下发后,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行到户;3月开始启动第一轮土地承包,承包期为15年;9月,加速包产到户进程。到1982年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已经占到98%。

对此,广大农民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燕岩村群众充分发挥地处集镇的区位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镇带村、建镇兴业的发展之路。据介绍,1987年实施集镇开发时,燕岩村仅有人口2000人,开发后,随着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集镇人口快速扩张、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全县各乡镇集镇都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茁壮成长。

认真开展农村税费改革。2000年,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管理制度的意见》、《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金寨县及时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实行一个应税品种只在一个环节征税;村提留征收和使用办法采取新的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方式统一收取,执行两税附加率20%标准。同年底,全县取消以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费、优抚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修建费为主的乡统筹费,取消面向农民收取的所有收费、集资,取消屠宰税;农村每个劳力每年承担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分别由改革前的10个、20个减少到2000年最高分别不超过7个、13个,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集资,由农民自主确定,实行“一事一议”办法筹资,且每年每人最高不超出15元。

2001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现场会在安徽召开,金寨县设立分会场,并作交流发言。2000---2003年全县平均每公顷计税常产为6765千克,平均税率7%。2003年,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合二为一,改征农业税及附加。2004年,改为征收农业税,取消农业税附加,平均税率改为4.8%,比前三年平均降低2.2个百分点,村组干部报酬及管理费列入财政转移支付项目。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改革前的1999年,全县农民负担总额_6223万元,人均负担额111.72元。到2004年全县农业税仅为1210万元,农民人均负担21.73元。2005年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额降为零。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2012年6月1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亲临金寨视察,作出了全国人大对口帮扶金寨实施“5+1”项目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金寨县大胆探索,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为老区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5年底,全县贷款余额103.2亿元,是改革前的3.3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3.04亿元,同比增幅19.5%;存贷比53.9%,比改革前提高了11.6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是改革前的2.5倍和3.9倍。几年来,全县新增企业贷款12亿多元,新增规模工业33家,总数达85家;累计发放小额创业贷款12.5亿元,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00家,个体工商户5575户,劳动密集型企业48家,带动就业27600余人,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5年2月,中央批准金寨县为全国15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2016年9月,又批准新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两项试点任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在该县全面覆盖、统筹推进。改革试点以来,金寨县按照部署,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大胆创新,创造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脱贫攻坚深度整合的“金寨样板”,突破了农村土地征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难题,改革试点工作成效十分明显,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截止2017年度,全县自愿退出宅基地3万余户,腾退复垦宅基地3.7万亩,启动实施新建安置点446个、搬迁贫困户和移民户12435户;在56个村民组开展了6宗3560亩土地征收改革试点,1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挂牌入市。

精心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由于战争创作、两库制约等原因,金寨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一直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多年来,金寨县通过相继组织实施“119”科技扶贫工程、干部结对帮扶、整村推进、异地移民扶贫等工程,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特别是2012年以来,金寨县抢抓国家实施片区扶贫开发、全国人大机关帮扶实施“5+1”项目和省委省政府“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3年来,金寨县的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17.48万人减至2017年底的8.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30.03%降至2017年底的6.6%。近几年,金寨县主要采取了以下8种精准扶贫措施:一是以精准界定脱贫。按照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省“四个清单”的要求,实行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二是 以“两轮”驱动脱贫。把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路径,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民进城和就业创业的重要保障。三是以创新引领脱贫。重点实施光伏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实施“三变”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四是以金融支持脱贫。实施“大户捆绑,金融撬动”,实施贫困户“小额贷款+补贴”,大力实施创业小额贴息贷款。五是以旅游带动脱贫。六是以基础促进脱贫。七是以搬迁加快脱贫。针对一些高寒山区“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难题,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将易地扶贫搬迁和水库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让山区贫困户挪穷窝、拔穷根。八是以“兜底”保障脱贫。

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四)上下同心、统筹兼顾,用强大的合力促进改革。改革出动力,改革出活力,改革就是生产力。40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全县上下人齐心、方向明,步调一致、合力攻坚,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幅攀升、效益明显增强。

 资料显示,1999年,金寨县的县乡工业在深化改革、盘活存量中排难前进。全年通过改革促盘活、引外靠大促盘活、强化管理促盘活,共盘活骨干工业企业33家、资产9800万元,辐射带动资产1.8亿元,新增工业产值3.2亿元,增加税收150万元,安置就业2500人。2002年,抓改制、筑平台,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五”的最后一年(2010年),金寨县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目标,综合实力在全省61个县排位中连续三年递升两个位次,2008年还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十二五”,是金寨发展史上成就巨大、倍受瞩目的5年。到2015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跨越2个10亿元台阶,接近90亿元,年均增长6.6%;财政收入连跨6个亿元台阶,首次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19.7%;固定资产投资连跨3个50亿元台阶,达162亿元,年均增长33.3%,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增至85家,增加值达22.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亿元,年均增长28.8%;农业总产值达33.9亿元,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5亿元,年均增长13.8%;接待游客达654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4.7倍和3.7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91亿元、贷款余额达到99.5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7倍和3.2倍。

2016年习总书记视察金寨,给老区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年来,老区人民牢记使命、全力主攻脱贫攻坚,省市县132个单位帮扶到村,村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吃住在村,11598名干部包保到户,帮扶责任更加压实。扎实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等专项行动,压茬开展督察、巡察、互查、自查,认真完善“三评两复核”工作机制,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实施“两业脱贫攻坚年”行动,实施9946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搬迁扶贫任务,基本消除D类危房;建设电商扶贫超市,帮扶干部的“朋友圈”成为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销售网”。贫困人口住院及慢性病药费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4%和93.7%,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大学生助学贷款实现全覆盖。紧抓要务、奋力推进转型升级,坚守红线、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不忘初心、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到2017年底,金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4.6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跨过10000元台阶,全年脱贫人口达到8008户、27526人,17个村实现“出列”目标,2个乡镇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至此,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4万人,比198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贫困县时,减少了4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6%。


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五)抢抓机遇、大胆实验,用创新的手段加速改革。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狠抓“五个文明建设”。40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金寨县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同样采取改革手段来推进事业的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广播电视网络改革、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严明财经纪律、调整支出结构、实行政府采购、严控“三公”支出,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大胆探索“三权分离”、积极开展“三变”试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支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施新体制、试水“大部制”,将分数在农业、财政等不同部门的涉农单位集中到一起,组建新的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将县党史、县志、档案、博物馆四个部门合并起来,组建新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一石击起千层浪!改革激发了无限的活动,改革迸发出冲天的干劲,3年来,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年年都是全市先进,经常受到省级表彰。

此外,金寨县还积极争取、大力实施各级各类试点示范工作。据统计,近几年,金寨县先后组织开展了国家级、省级各类试点示范约四、五十项,主要有:全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全国农村保险改革创新试点县,全国光伏扶贫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全国深化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县,全国首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贷款抵押试点县,全国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全国第一批创建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进城市”,全国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县,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示范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县,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县,全省农业三项补贴合并改革试点县,等等。体制一改活力增!近几年,金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都超过了预期目标,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30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


中实社安徽:“山雨”起金寨  改革看老区  安徽省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纪实


40年的艰苦创业,40年的奋斗不息,40年的春风化雨,40年的立己达人。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老区人民立足金寨大地、基于县情实际的成功探索,是老区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精神,一步一步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40年的摸爬滚打,40年的拼搏进取,40年的改革开放,既使金寨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使金寨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第一,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坚持改革不停步、实行开放不动摇,真正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改革不放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攻坚克难的勇气、真抓实干的精神、不折不挠的韧劲,盯重点、攻难点,不到目的、决不罢休!

第二,要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是目的,改革开放、开拓创新、试验示范都是手段和措施。各种措施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综合使用,切不可把它们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改革开放就无法推进。要坚持做到宣传开路、典型引路,要广泛深入地、连续不断的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走试验示范、典型引路、干部带头、纵深推进之路。

第三,要坚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号令传到底”,切忌“朝令夕改”、“人换事变”,要坚持不懈地抓、持之以恒地抓,久久为功、必然成功。要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集中起来,攻重点、克难点,集中起来打大会战、打攻坚战、打突击战、打歼灭战,努力做到“集中力量攻重点、突破重点带一般”。

第四,要学会观察形势、分析形势,要善于寻找机遇、抢抓机遇,要在“于无声处聚资金,机遇面前抢项目”。要学会推销自我、大力宣传自身优势,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并且想方设法地使其响起来、靓起来,切实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此促进招商引资、引智引资。

第五,要做有心人,平时就要注重知识积累、项目编排。只有这样,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做到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要学会用心用脑总结工作,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提取有益的养份、发现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发扬长处、补齐短板,为切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而不忘初心、不懈努力、永远拼搏、永远奋斗!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