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金寨:四起三落初心不改 一代风范永励后人--洪学智将军纪念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2日    

中实社安徽历史专刊(首席记者侯震斌 记者赵建军 赵中芳)洪学智,安徽金寨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奠基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也被人称为“六星上将”。

         中实社安徽金寨:四起三落初心不改  一代风范永励后人--洪学智将军纪念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洪学智从21岁担任军政治部主任到去世,长期在我军高级领导岗位上担任重要工作曾两度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是掌管钱财最多的一位军队领导。他经常告诫自己和下属:“人生一世,可能什么情况都会遇到,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宽容之心待人、敬业之心做事、敬畏之心律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贪图小利。”他带头执行廉政规定,精心为国家和军队理财,从不利用特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是一位廉洁奉公的楷模。有诗赞道:两授上将垂青史,一代风范励后人。

   缘于此,家乡人民专门为其修建了“洪学智将军纪念馆(简称“洪馆”)”,它是金寨革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洪馆”最大特点是以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作为其展示的主体内容。据了解,将军家人一共无私捐献给金寨革命博物馆珍贵文物644件,其中一级革命文物31二级革命文物51三级革命文物80件(套)。“洪馆”还按实际尺寸,对洪学智的书房和卧室进行了场景复原,人们可以近距离了解将军生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洪馆”展示的每一件文物都见证一段革命历史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历史故事,它们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展示和“讲述”洪学智将军的光辉人生

有关洪学智将军带兵打仗、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驰骋疆场的战斗故事,大家肯定听过很多,这里主要选择洪学智将军留下的几件文物资料、给大家讲一讲它们背后的故事。

    一、 四起三落   初心不改 

大家都知道,洪学智的一生功勋卓著、灿烂辉煌。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他的一生也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他的一生历了三次大的政治劫难。面对四起三落的人生,洪学智始终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始终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对党忠心耿耿,把个人得失荣辱置之度外,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第一次政治劫难是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在批判张国焘错误路线,洪学智被错误关押审判。19373月,西路军失败的消息传到延安,红军大学政治部在布置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时,把矛头指向了红四方面军广大的干部和战士正在红军大学学习的许世友、洪学智等红四军6位高级干部被错误关押、判刑。徐向前说:这是个冤案。不久,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们平反。应洪学智要求,毛主席同意洪学智仍留在抗大学习。“红大风波”让毛泽东认识并了解了洪学智,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用人之际,毛泽东会想起洪学智。  

第二次政治劫难是庐山会议后因受彭德怀冤案牵连洪学智被撤职、降职。1959年庐山会议(八届八中全会)后,洪学智因没有揭发彭德怀而被撤销军内职务。19605月,又被下放到吉林省地方工作,任省农机厅厅长。有人问他:从后勤部部长到一个省当厅长,你不觉得亏吗?洪学智说:“参加革命不是为当官,只要是有利于革命工作我干。不论做什么官,干什么工作,不是为了把国家建设好让祖国强大起来使人民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吗?”他对降职使用看得很淡,没有半点怨言说:“只要有工作干,能为党和人民继续做事情,也就别无所求了”。

第三次政治劫难是“文化大革命”中洪学智遭受长时间关押批斗并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在“文化大革命”中,洪学智被作“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和“吉林省最大的走资派”,再次遭到残酷打击和迫害。在此期间,洪学智不仅遭受到造反派时间关押批斗,1970被下放农场劳改。直到19725月,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心下,吉林省革委会负责人被迫将洪学智调回长春。在回长春写检查的过程中,吉林省革委会负责人仍然继续刁难洪学智,直至19748月,才任命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长。

    二、 言传身教   永励后人

洪学智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顾全大局,淡泊名利,任劳任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系百姓;始终保持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生活俭朴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和人民公仆的典范

在洪学智身边工作了21年的秘书、解放军后勤学院副院长邢奇宝说首长有8条铁令:1、不管是我的家人还是别的什么人,不该办的事一定不能办;2、任何时候都不许用公家的钱请吃请喝;3、部队和下级送的礼一律不收;4、下部队吃饭必须交钱,账不结清不走;5、下部队严格执行“四菜一汤”;6、就餐摆酒

律不喝;7、饭桌上不许有剩饭;8、出差不允许子女搭车。

  “洪馆”展示了洪学智及其家人“盖”了三一床毛巾被伴随十多年一床鸭绒被成为“传家宝”一床皮褥子用了十七年一只柳条箱,这些就是广为流传、感人肺腑的洪学智将军“四个一”的故事。

一是一床毛巾被“盖”19491014日,洪学智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解放了广州。洪学智用自己的津贴在广州购买了一床毛巾被。洪学智带着这床毛巾被跨过了鸭绿江、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参加了南京高等军事学院的学习,这床毛巾被还陪伴洪学智度过了初任总后勤部部长和下放吉林担任农机厅厅长那些难忘的岁月。“文革”中,他把这床毛巾被送给了大儿子洪虎夫妇,后来又传给孙子、孙女。九十年代,洪学智的夫人张文从洪虎家把这床毛巾被取回、保管起来。一床普通的毛巾被用了60多年,“盖”了代人......可见,洪学智将军的生活是多么的朴素!

二是一床鸭绒被伴随十多年19481月,时任六纵司令员的洪学智率部解放了辽阳,战场上,他缴获了国民党军官的一床鸭绒被。当时,鸭绒被的被套已经破损,平津战役结束后,将军夫人张文花了20多元钱在东安市场买了一床新被套。就这样,这床鸭绒被伴随着洪学智度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和广东战役,直至抗美援朝,前后用了十多年。

三是一床皮褥子成为“传家宝”195010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邓华、洪学智的指挥下,共4个军、3个炮兵师按西线、中线、东线3个方向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预定作战区域开进。进入朝鲜前夕,洪学智在丹东购买了一床狗獾皮褥子,以抵御朝鲜冬天的寒冷。回国后,洪学智一直将它保管着。九十年代,孙女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洪学智就叫张文把狗獾皮褥子送过去、铺到孙女床上,让她使用。孙女病愈后,他就把这床皮褥子收藏起来、留存至今。

四是一只柳条箱用了十七年1959年,洪学智担任总后勤部部长时,张文在北京西单商场购买了一个柳条箱子。后来,这个箱子伴随着洪学智将军在吉林工作了17年,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

洪学智经常到部队、到地方去开展调查研究,遇到部队与地方领导送礼,他都一概拒收。有一次,洪学智下部队,在乘车返回的途中,发现车子上多了一小口袋花生,他立即追问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报告说,这是基层官兵的一点心意。洪学智立即火了:“我们到部队,吃住都在部队,给人家添了那么多麻烦,走了还拿部队的东西,哪有这样的道理?”洪学智说:“现在,社会风气有不好的一面,别人怎么做我管不了,但咱们自己一定要做好,不能让人背后戳脊梁骨、说闲话。我现在管的是全军的钱物,到部队里去哪怕是拿一点东西、占一点便宜,官兵们会怎么看、怎么想?如果身居要位的人这个拿一点、那个占一点,必然会带坏部队风气。部队的风气坏了,还怎么指望他们去好好打仗?” 以后,洪学智还多次拿这件事教育大家严守他的“八项铁令”

还有一次,洪学智到内蒙古视察,当地领导安排他参观了鄂尔多斯羊绒衫厂。厂领导准备了几件羊绒衫,想请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转给洪学智,希望他能够帮助扩大宣传。主席征求洪学智随行人员邢秘书的意见,刑秘书说,首长不会收的,您还是别去碰他的规矩。主席坚持说:“这是我们这里的特色产品,是请首长帮助扩大宣传的,我直接去跟他解释。”最终,羊绒衫还是被悉数退回了。事后,主席感慨地对邢秘书说:“还是你对老首长了解得深,不过,虽然礼物被拒收了,可是我内心里却更加敬重他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质的确让人钦佩!”


洪学智每次到部队检查工作,都是到食堂与干部、战士一起用餐,并且主动结算费用。洪学智下部队,一向坚持轻车简从,反对前呼后拥;招待用餐,严格执行“四菜一汤”规定,不准突破、不搞变通。有一次,到总后的一个直属单位去调研。第一天晚餐,按正常速度上菜,两道菜之间相隔时间比较长。洪学智吃过四道菜后,说:吃饱了,起身便走。单位领导明知菜还没有上完,也不便明说,只好陪同离席。第二天晚餐,上菜速度加快了,不等洪学智吃饱饭,已经上了六、七道菜。洪学智问,昨天上四个菜不是很好嘛?今天怎么搞的?为什么要增加?到了第三天晚餐,虽然还是四道菜,但是每道菜都换成了一大盘子,并且每一个大盘子里面都放了好几样菜,成了一个大拼盘。洪学智问,你们还有比这更大的盘子吗?单位领导开始说有,但很快琢磨出这是批评的意思,便连声说没有了、没有了。洪学智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想让我吃好点、多吃点,是一片好心,但是菜多了,一是破坏了规矩,二是造成了浪费,三是有可能损害健康,何苦呢?随着物资的丰富和社会风气的变化,有人劝他不要太较真,可以变通一下。洪学智则说,不管物资多么丰富,社会风气怎么变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

    洪学智平常迎送客人,都是自掏腰包,设家宴招待。一次,洪学智率团赴美访问,临行前,他把外交部领导请来商量访问的事情,总后领导建议公款招待一餐,洪学智硬是不同意,最后还是在家里设了便宴。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会客室放了一张圆桌后,师傅送菜都进不去,只好请客人代劳。

2000年,《洪学智回忆录》出版,作为晚年的一件大事,洪学智很高兴,准备设宴招待编辑人员。他谢绝了各种建议,不去宾馆饭店,也不去内部招待所,坚持在家里宴请客人。虽然没有名贵的菜肴,却充满了感人至深的真诚与热情。这一顿饭,给所有在场人都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深深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