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武安:磁山——华夏第一粮仓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8日    

中实社武安讯(记者赵建军 王卫卫 赵中芳 刘艳军 范宽伟 通讯员张海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民靠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创造下许多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等,至今站在月球上仍可看到它们的身影。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先民们是如何建造完成的这么多人间奇迹,至今中外专家学者仍在探索、研究。

让我们把时空回到8000多年前的磁山,磁山先民在当时那个年代最早住上了半地穴式房屋,最早把核桃栽到房前屋后秋后采摘,最早把家鸡饲养、易文化雏形在这里诞生等诸多科学体系、科技生产力排在了世界前列。其中挖掘出土的储粮窖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储粮窖穴。当时地球上还没有什么工程,储粮窖穴是磁山先民一大发明,结合当时生产、地理条件,可谓是八千前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

中实社武安:磁山——华夏第一粮仓

随着原始农业由初期形态向繁荣期发展,人类由半定居生活逐渐定居。磁山遗址虽然尚未发现大面积村落居住址,但大批的粮食窖穴完全可以说明人类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这里很可能居住着较多的氏族集团,使用着氏族组织的公共窖穴区。已发掘出的88个储粮窖穴库存粟谷14万斤,尚有数百个窖穴没有挖掘出来,那么会折合多少万斤粮食,供多少人食用?说明这个氏族部落人口众多。磁山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学会了挖掘固定形的窖穴储存收获的粟米,这是我国原始社会的一大发明。磁山遗址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旁台地上,水位低、土质坚硬、干燥,具有窖藏粮食的优越条件。

从1976年到1986年的三次正式发掘中,发现了许多圆角长方形窖穴,其中有189个(1976—1978年88个,1985年为37个,1986年为64个),窖穴内有粮食堆积。在1976年—1978年发掘的2579平米中,发现粮食窖穴88个,平均29.31平方米一个,在1985年发掘的900平方米中,发现37个,平均24.32平方米一个,在1986年发掘的890平方米中,发现64个,平均14.14平方米一个。并且无论从哪个方向起掘开方,都会碰到粮窖,说明粮窖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中实社武安:磁山——华夏第一粮仓

这些粮窖都是圆角长方形,一般都是窖壁垂直,四角规整,少数底大于口,形似袋状窖,四壁没有供上下用的脚窝,部分壁上留有石斧及木耒工具痕迹。窖口长径为1米多,最长也没有超过2米的,短径多数为50厘米至60厘米,没有超过1米的,最浅的为0.85米,最深的是5.5米(距地面是6.1米)。这些储粮窖穴相当考究,都是圆角长方形,一般都是窖壁垂直,四角规整。说明当时的磁山先民在建筑方面已经相当发达,并且有了一定规矩。在当时挖掘这么深的窖穴成型并且有一定规矩,说明当时有了一套完善的测量方法,是采用什么测量工具与方法,至今还是一个谜,有待进一步考证。

中实社武安:磁山——华夏第一粮仓

磁山先民当时挖掘工具是石斧、石铲、耒。磁山文化层及下面为一层红粘土(当地群众叫红煤土)厚约1米左右,这种土是“湿了泞、干了硬、不湿不干挖不动”。现在发掘时用铁锹挖还十分费力,当时磁山先民用石铲、木耒原始的工具,挖这么多窖穴,其困难程度是难以想像的,数百个粮食窖穴在磁山分布,以当时的生产条件,在人少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完成,是住在磁山的部落首领发动其他地域的发民共同完成了这个人间奇迹。

磁山文化储粮窖穴四壁没有供上下用的脚窝,储粮窖穴最深的是5.5米(距地面是6.1米),这么深的粮食窖穴是如何完成的?磁山先民在挖掘过程中如何上下窖穴?储粮窖穴挖掘的土如何运上去的?根据出土的陶纺轮、烧土席纹、网梭等遗物分析,当时磁山先民的编织能力非常强,已经能够用植物荆条编织篮、筐等器皿。用来盛放水果、食物等用途。挖掘储粮窖穴时,磁山先民用荆条、麻绳把篮子拴住盛土搬运,然后进行深挖。(使用陶器不便,尚未发现双耳大陶器)。这么深的窖穴,如果把人用荆条、绳子拴住上下,窖壁四周又没有脚窝,这又不太现实。又根据房屋建筑遗迹分析,当时的磁山先民是用木柱、荆条、麻绳绑制的简易梯子供人上下。相信在今后大面积整体挖掘过程中随着史料、实物的进一步搜证,以上学术观点会被得到认证。

中实社武安:磁山——华夏第一粮仓

数量较多的石磨盘、石磨棒,显然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粟类作物收获量的增加,粮食的加工去皮成为生活的需要。石磨盘、石磨棒的存在,是黄河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十分突出的共同特征,磁山原始农业的发达程度,很可能具有一定范围的代表意义。磁山遗址虽然尚未发现大面积村落居住,但大批的粮食窖穴完全可以说明人类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而且这里很可能居住着较多氏族部落,使用着氏族组织的公共窖穴区。磁山文化的居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学会了挖掘固定形制的窖穴储存收获的粟米,这是原始社会的一大发明。附近相邻牛洼堡遗址,西万年遗址等几处遗址地区在挖掘过程中,尚未发现粮食窖穴,只是依河流两岸,土坡地势零散居住,直到现在仍可看到当时遗址。磁山文化所处的时期正是原始文明盛世的伏羲时代。磁山文化遗址具有鲜明的农业经济色彩,已发掘出的88个储粮窖穴,库存粟谷约14万斤,可见当时农业相当发达,已达到连年有余的地步。这里粮食窖穴分布很广,尚有数百个窖穴没有挖掘出来,说明当时这个氏族部落人口众多,况且当时家畜饲养、渔猎、采集占一定比例,“经济建设”方面可谓强盛。这里曾居住着伏羲部落,由部落首领率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选中此地,作为生息繁衍的定居地,在这里锄耕火种、养殖家畜、捕鱼、狩猎,带领其他氏族单位共同劳动,集体生活。统一收获储存粟米,有所剩余待来年享用;统一支配给其它村落(牛洼堡遗址、西方年遗址等),说明这里是华夏第一粮仓,当时规模最大的粮食储存加工场所。

中实社武安:磁山——华夏第一粮仓

磁山,第一次储粮备长远。磁山文化储粮窖穴闪烁着磁山先民的勤劳和智慧,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论规模和艰难施工程度,可称得上八千年前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