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武安:磁山地下储粮 近万年而不衰竭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9日    

   中实社武安讯(记者郭永昌 王现方 郭金全 刘艳军) 在原始社会里,用地下储藏粮食等食物是最佳的方法。考古人员在田野发掘时,最常见的遗迹考古术语称"灰坑"。其形状多为圆形、也有方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状的,"磁山" 淸理出长方形窖穴较多,深浅不定、大小不等,它的用途也不单一,其中发现储存粮食的最多和小叶朴堆积的以及其他用途的不等。

中实社武安:磁山地下储粮  近万年而不衰竭

    磁山遗址发掘淸理灰坑,据第一次发掘报告显示清理灰坑达460多个,长方形小而深的窖穴最多,其中有粮食堆积或粮食痕迹的窖穴88个,有的地方疏松、有的地方比较密集,在探方内难以下脚。如第二发掘区的南端,第48探方、面积仅25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窖穴18个,有的叠压、有的相互打破,坑口之上基本不见文化层,有的被断续存在很薄的文化层覆盖。长方形的窖穴,其长度在0.9至1.3米丶宽0.6至0.9米之间,深度多在1至3米,最深者达6、4米,储存88粮食窖穴中,纯粮食厚度多在2米以上,存有叶朴的一个,厚20厘米左右。佟伟华先生对这88个粮食窖穴曾作过测算,窖内现存粮食量非常可观、品种单一,显然偶然,它是经过常年累月的农田耕作,在收获的季节,打下的粮食不可能很快消费掉的情况下,釆用地下储粮以备常用,在当时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农业考古》杂志中,对地下储粮,曾有这么一段话:"地下储粮,自发现之时起,就表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近万年而不衰竭,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它能很好地保存粮食。"《新唐书  食货志》也云,"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 在88个纯粮食堆积的窖穴中,除少数粮食堆积内清出有完整的猪骨或狗骨外,其他不见任何遗物。这些完整的猪狗骨骼,是它们在觅食过程中不慎跌落在窖内,还是人为地置入其中,本文不再议论。在发掘到纯粮食堆积中,常能闻到酒糟霉烂的醇香味。因为窖内潮湿沉积,出土的粮食结成块状,用手掰开其断面,用肉眼也能看到挤压后的糠皮痕迹,提取上来堆积在一起经过日晒风吹糠粉滿天飞扬。可笑的是我们釆集而来的粮食标本,?囬亮晒时,被小猪咀滚得遍地粉末。

中实社武安:磁山地下储粮  近万年而不衰竭

    在编写发掘报告的基础工作中,为了对出土的标本有个科学的结论,石器和兽骨都经过专家鉴定。对出土炭化小酸枣似的植物果实,也有窖藏中出土"莞豆"状的植物,"还有釆集的炭化核桃皮,经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一种为"榛子"、另一种为"小叶朴"、"核桃皮称为"胡桃"。窖穴中出土的粮食,为了这个权威性的结论,曾三进京城请求鉴定。第一次是笔者和佟伟华先生,携带标本到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请予鉴定,结论是标本已成粉末状,无法鉴定。回来后又从65号窖穴中提取的粮食标本装在试管内,马不仃蹄地到北京又成粉末,无有结果。最后佟伟华先生当时在"北大"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将标本帶到北京请文物部门黄其煦先生采用"灰相法"鉴定"其中有粟的痕迹"。这一发现,中国不仅是将野生粟培植为人工粟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农史》的植粟年代。中国不仅将人工粟最早呈现给世人,利用地下窖藏储粮最早,开创了人类的历史先河。"磁山人"在地下储粮首先是一大创举,在当时中国人也是首先用运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系忍失时机的古代农业耕作生产客观规律,发展起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