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档案见证全面小康——金寨县全面告别贫困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7日    

实事求是新闻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特约记者郭永昌)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也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革命老区之一。2020年4月29日,安徽省宣布革命老区金寨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经过几十年的奋力拼搏,贫困县的帽子摘了,村也出列了,户也脱贫致富了,您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吗?带您走进金寨县档案馆,就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一、档案见证扶贫的历程

翻开金寨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就可纵观金寨近40年扶贫开发历程,大致可以把它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凸显不同的特点,每个时期都有显著的收获。

全面展开阶段(1978-1993年),实现了由大面积贫困向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的转变,这15年可以说是金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阶段,也可称之为“救济式扶贫阶段”。1985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54万人下降到48.03万人。1986年,金寨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331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之后,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得到了重点扶持。1988年开始,国家科委派员驻金寨县指导扶贫工作。在这15年中,金寨着眼于大幅减少贫困人口,确立了“少生孩子多栽树、系列开发抓支柱”、“八亩山场作文章、系列开发奔小康”、“刀斧不上山、青黄不下山”的开发式扶贫思路,推动劳务输出工程、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截至1993年,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12.1万,比1986年减少41.9万,年均降幅达11.5%。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实现了处于贫困线群众的衣食堪忧向基本解决温饱的转变。1994年,国家出台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面对新任务严要求,金寨县提出了“面向大市场、培育新支柱、稳定茧丝绸、实施多元化、推进产业化、脱贫奔小康”、“一手抓吃粮、一手抓山场;长抓林电矿,短抓栗茶桑;三线八路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资源型工业,带动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到2000年全县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综合开发阶段(2001-2011年),实现了由巩固温饱成果向改善贫困地区面貌的转变。作为全国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的金寨县,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全局工作、统筹谋划,集思广益提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工作思路,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工程、科技扶贫工程、异地迁移扶贫工程、少生优育快富工程、产业扶贫等工程,一些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到2011年,按照2300元新的贫困线标准,全县尚有贫困人口19.3万人(包括返贫人口)。

新一轮扶贫开发阶段(2011年至今),实现了由摆脱贫困向奔小康的转变。2011年,金寨被列入大别山区域扶贫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县,国家制定出台了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把金寨作为实施大别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区域扶贫成为金寨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2015年开始,金寨又由区域扶贫逐渐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转变。

二、档案见证帮扶的路径

走进金寨县档案馆,只要您仔细翻阅金寨县委、县政府,金寨县扶贫移民开发局等单位卷宗,不难发现:金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68万老区人民,严格按照中央有关脱贫攻坚规定,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招商兴县、旅游富县、民生为本战略,多措并举抓扶贫、千方百计拔“穷”根,探索了一条符合金寨实际、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突出重点——收缩战线攻堡垒。多年来,特别2016年以来,金寨县带领全县人民在不断探索中寻出路,在反复审视中理思路,收缩战线,主攻重点,以深度贫困区、库区、特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全县上下深化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超常措施,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号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几年来,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金寨县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单位和企业以及全体干部职工都在积极主动作为、万众一心攻坚。建立实施了“单位包到村、干部包到户”的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制,所有行政村均有单位负责包保,所有贫困户均有干部结对帮扶。据统计,全县共有13061名干部参与这项伟大的脱贫工程,他们平均每月至少进村入户1次以上,帮助结对户学政策、学技术,选项目、筹资金,跑销售、拿定单,包增收、包脱贫。

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保成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3115”脱贫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全省脱贫攻坚示范。通过全面实施到村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水利建设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村集体经济增收工程、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强基固本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社会帮扶工程等“十大脱贫工程”,强力推进了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改善了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精准实施到户特色农业脱贫、光伏脱贫、百村千户旅游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电商脱贫、就业脱贫、教育脱贫、健康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保兜底脱贫等“十大脱贫举措”,确保近3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8.3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异地搬迁——跨出门槛天地宽。2016年以来,为了破解县内深山区、库区一线“一方水土养不活一家人”的实际问题,金寨县把易地搬迁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仗”、“当头炮”,整合资源、叠加政策、强力推进,对贫困户采取承包科技示范园、安排公益岗、建镇兴商等形式,实现了新突破、新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让他们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生活有出路,全县共有7130户贫困户实现了搬迁脱贫,超省下达计划537人。

强化培训——增强本领科教扶。依托金寨职业学校等培训力量,整合各类培训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1+1+1”培训,即让每1户有条件的贫困家庭有1人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掌握1项致富技能,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补助,对培训后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给予奖励。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技能脱贫培训班55期,培训贫困劳动者2466人,拨付培训补贴195.34万元。全县累计创新开发公益性劳务岗位12546个,基本实现了贫困户“户均有一岗、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调整结构——抓好“两业”保增收。几年来,金寨县坚持把培育特色产业、务工就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重中之重。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以长带短、以短促长”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产业。一是结合金寨县茶谷、药库、果岭及菜篮子工程,突出发展茶叶、中药材、生态养殖、蔬菜等主导产业。几年来,新建高标准油茶、山核桃、中药材、设施大棚和露地蔬菜基地17万余亩,规模种植茶叶、有机稻、猕猴桃等基地23万亩,规模发展家畜家禽养殖业550万头(只),引导2.7万贫困户发展1--3项特色种养业。二是按照“产权跟着股份走、收益随着贫困走”模式,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开展“四自一带”产业扶贫模式,建成光伏扶贫电站9075座、装机总量19.79万千瓦,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脱贫的“全覆盖”。三是积极开展劳务信息服务,搭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对接平台。每年县内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3万人以上,县外劳务输出10万人以上。开发辅助性就业岗位1700多个,开发光伏电站管护员、生态护林员、村组公路养护员等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11577个,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社会扶贫——扶贫济困立丰碑。与县内帮扶工作紧密配合、遥相呼应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很多单位、很多个人都加入了金寨脱贫攻坚队伍,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决战态势不断的升温。据统计,2017年以来,国家人社部、省市县各级共164家单位通过对金寨县实行了定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近3亿元。

建好班子——选准扶贫带头人。脱贫攻坚任务能不能如期完成,村组干部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寨县把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把班子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能人治村、能人兴村”新途径,努力形成“用一个能人、兴一个产业、带一方脱贫”的良好局面。

建好机制——筑牢脱贫“保障网”。几年来,金寨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大湾村提出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探索建立、逐步完善长效扶贫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农村“三变”改革,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建立就业奖补机制,创新开发居家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劳务岗位,达到“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要求。三是健全金融脱贫机制,支持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做到“应贷尽贷”。四是健全完善社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五是完善扶贫兜底措施,筑牢农村五保、贫困残疾人、老龄贫困户等兜底脱贫保障。

三、档案见证幸福的记忆

走进馆内移民档案,真的让您感慨万千。20世纪50年代,为根治淮河水患,金寨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了10万多亩粮田,10多万人搬离自己美丽的家园。在做出两个“10万+”的伟大奉献后,金寨县的状况一度让人沉重。1978年,金寨县贫困人口54万,占总人口的99%,几乎人人贫、户户穷。直到2011年,金寨仍被确定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人口超过13万,210个山区村中贫困村就有71个。

改革开放以来,金寨县始终把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摆在全县经济工作首位,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走开放式扶贫和社会参与式扶贫之路,到2002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12万人。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以此为标志,金寨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精准式扶贫阶段”。当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23万户、13万人(包括返贫人口),重点贫困村71个,贫困发生率为20.1%。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亲自深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困难农户,与群众促膝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和生产生活情况,关心群众的就业、上学、住房、医疗等具体问题。总书记对乡亲们说:“我这次是专门来看望大家的”!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金寨县县委、政府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历经拼搏,金寨创造了又一个“10万+”:从2014年到2019年,全县累计脱贫38428户128096人,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2.1%降至0.31%。4月29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金寨正式甩掉“穷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