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金寨:壮丽的青春之歌--追记“舍己救人的军校优秀大学生”刘晓松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7日    

中实社安徽金寨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郭永昌 苏月建 特约记者王现方 胡遵远)刘晓松是金寨县油坊店人,生前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内燃机动力工程系99届毕业学员。

199979日,刚刚毕业的刘晓松与其他12名同学在赶赴南海舰队的报到途中,所乘列车行至湖南阳茶山坳地段时意外脱轨倾覆。在这危难时刻、生死关头,刘晓松和他的战友们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奋勇抢200多名受伤严重的旅客。而他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最终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

此后,《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及安徽省有关新闻媒体纷纷对“衡阳抢险英雄集体”的感人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先后2次批示,要求各新闻单位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感人事迹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在北京武汉、南京及英雄的家乡六安、金寨等地分别举行了19场英雄事迹报告会海军工程大学、海军党委及金寨县委县政府六安地委行署相继作出《关于开展向刘晓松同志学习的决定》;海军党委授予他“舍己救人的军校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时光倒回199979日:刚刚毕业的刘晓松与其他12名学员登上了武昌开往湛江的461次列车,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南海舰队报到,幢憬着即将到来的军旅生活。

2248分,列车行至湖南衡阳茶山坳路段时然脱轨,刹那间,12节车厢扭曲、翻转、挤压,斩断的巨龙,横卧在路基上

车祸发生的瞬间,晓松所在的加 1车厢翻转在铁轨旁,拱起的铁轨把 7 8号铺位之间的窗子连同下面的车体撞开一个直径 1米多的大洞。这个洞,就在刘晓松身边。粹不厦防,睡在8号中铺的刘晓松与 7号中铺的武汉市江岸铁路幼儿教师官望芝,同时被甩出洞外。刘晓松头部撞烂的钢化玻璃,右额头鲜血如注。官望芝被仰面朝天地掼在地上,不能动弹。“姨,阿姨,你怎么样?”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官望芝睁开眼睛,只见睡对面床铺的小子正向她爬来。“这是怎么了?我这是在哪里?”官望芝惊叫道。“列车出事了,伤着没有?晓松的语气平静而镇定他伸手扶官望芝,把她连带背地拖到一处平地上猛然官望芝撕心裂肺般地喊起来:“儿,我的女儿还在车上!”刘晓松安慰她:“阿姨,你别动,我去找她!”说着,他又走近,找到那洞口爬进列车过了好,他抱着一四五的小女孩回到官望芝身,气喘吁吁地说:“阿姨,这里很安,你不要动,有人过来!”说完他又身向列车跑去

官望芝一把抱住 11岁的儿,失声痛哭:她摸摸儿的脸蛋,满手粘粘糊糊的全是血,再摸女儿的身上、裙子上,也是斑斑血迹。她疯了一般地撕开儿的服寻找口,翻来覆去却不到。她蓦然意识到,这些血,刘晓松身上流出来的!但是,当她放下想唤回刘晓松给他包扎伤口刘晓松的身影已在雨帘与夜幕中消失了......

刘晓松回到车厢的洞口旁,大声喊:“我是海军工程大学的学员,大家不要慌,这里有一出口,听我指挥,一个一个出来!”人们寻声而来:漆黑的洞口边布满了尖锐的铁皮和木,像狰狞的虎口。人们迟疑了。刘晓松向车上的旅客张开双臂:“不要怕,我在下面接着!”人们一个一个地扑向对晓松,有老人、有妇、有孩子……他们身上沾染了刘晓的鲜血在这个洞口,刘晓松先后把20多名旅客接进到安全的地方江岸幼儿的张汉臣后来回忆说,微弱的星光下,他看见刘晓松一个一个地招呼大家:“快下来,我接着你”......看见这些,张汉臣不禁心头一热,他没有跳下车厢 ,而是留在洞口,帮助刘晓松传递着车上的乘客。当洞口附近的旅客疏散完毕后,刘晓松又站在坡上喊:同志们,跟我到别的车厢救人!”说完,带头向4号、5号车厢奔去……由于失血过多,加上救人体力消耗,刘晓仰面昏倒在轶轨上,脑枕骨碎裂,与额的伤口形成致命的对冲伤口。2350分,深度昏迷的刘晓松被送进衡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时,呼吸、脉搏已经相当微弱输氧无效;注射强心针,也无效。

710日凌晨545分,刘晓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主治医师李学期介绍说刘晓松没有脑干原发伤,如果在摔出车厢后时包扎治疗,不会有生命危险,救人晕倒第二次跌倒,是刘晓松牺牲的主要原因从第一次摔到第二次倒下,这中间只有几个小时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英雄完成了一生中最壮丽的人生跨越!但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非偶然

19991115日,笔者有幸随金寨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海军工程大学参加海军党委专门为刘晓松举行的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他学习、生活了4年的海军工程大学,笔者听到了许多关于刘晓松的动人故事。

帮助别人、关集体是刘晓松的一贯表现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就经常利用放学时间和节假日,为学较附近的孤亲老人郝奶奶扫地、抬水、拾粜。上初中后,他经常送水、粮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被子、打扫卫生。“这孩子很善良:”刘晓松的小学班主任世银说。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晓松过生日,舅舅给他要了一个新书包,他第二天就事到学校去连给一个家庭困难的同学。那时,学校的窗户都是用塑料纸挡风,塑料纸破了,隔不两天就有人悄悄地用化肥袋子钉上。后来才知道,那都是晓松做的。一年冬天学生宿舍失火,有的同学棉被被烧,刘晓松主动捐了1O元钱 ,那是他一点一滴地好久才积攒下来的。

19959月刘晓松考了海军工程大学。学不久,当时的队长唐洪和就发现,在新学员中,刘晓松的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明显高出筹,于是让他担任兼职干部,从班长到副区队长区队长,一干就是3年多。在他担任副区队长之前,他所在的区队成绩排名全年级倒数第一。上任后,他找同学们逐个谈心了解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来自东北的吴威,学时父母双双下岗,家庭生活十分拮据,训练与学习都受到很大影响。刘晓松得知后,开导他:如果你学习不好,训练不好,不是更增添父母的烦恼与担忧吗?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交谈,吴威终于振奋精神,很快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训练之中。学员小唐的性格内向,四级英语统考连考3次都没通过,十分自卑,发誓宁可毕不了业,也不再补考了。刘晓松得知后,主动与小唐结成包帮对子,牺牲自己的大量休息时间,对他进行耐心辅导。在他的帮助下,小唐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终于以较好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1996年夏天,学员尤海荣的家乡遭受了特大洪水,他家的房屋倒塌,生活十分困难。家庭生活并不宽裕的刘晓松得知后,便把刚刚发到手里的50元津贴寄去。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解囊相助,捐款30000多元,帮助尤海荣家解了燃眉之急。

刘晓松的一副热心肠感染和激励着区队每名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他所带的区队学员成绩迅速提高。一个学期过后,总评成绩进年级前三名,到第二学期末,就排名全年级榜首。在校内,他们区队的各项活动一直稳定地排列在全校前三名在校外,刘晓松带领的海军工程大学代表队在武汉地区高校广播体操大赛中荣获第一名。为了班级和区队的荣誉,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谁也数不清……

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是晓松的自律标尺在海军大的4年里,刘晓松的刻苦钻研精神人佩服。为了学习英语,他自费订阅了一份《中国日报》,一学期下厚厚的一报纸,每一张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在毕业实习中,他学好问,一有空就钻到机舱里了解机电设备管理分布情况。按规定,出海训练每转一班就应返回船舱休息,他却坚持跟班作业,一个班次下来,记了厚一本实习笔记。实习中,他还和几十名学员凭着股钻劲,修好了一台有 “顽症”的柴油机,连船上的“老机电”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春华秋实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直接考察。刘晓松选择的设计课题是对舰艇主机某型隔震装置的效果分析。这是高技术领城里一个难度相当大的前沿性课题。第一次答辩,尽管刘晓松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准备,可还是在教授紧追不舍的发问中卡了壳。此时,他没有推诿于资料不详或计算失误去勉强通过。而是严格要求自己,更加细致地查阅资料,精心演算,精益求精,最终找了问题的症结。周之后,刘晓松再次坐上答辩席,一次,他回答得有理有据,无懈可击。可由于不是一性过关,他的成绩只能定为“优良”。走下答辨席,教授问他有什么感想,刘晓松真诚地说:“谢谢您的严格求,这次答辩我终生难忘,您让我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严谨是多么重要,同时也知道了未知的领域是多么宽广”。

1998年初,报考研究生的工作开始后,专业基础十分扎实的刘晓松再次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他舍弃自己很有把握的舰船动力工程专业,填报了军事理论专业,队长杜奎责怪他不该弃长就短,他却解释说:“我不是单为了一个学位而考研。现代战争对科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掌握了现代军事理论的人,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高技术战争”。

遵章守矩、严于律己是刘晓松的行动准19972月,寒假过后,刘晓从家乡返校。由于长江水位太低,他所乘的客转在九江搁浅。刘松心急如焚,马上向船长表明身份,请求放小艇送他上岸,小艇一靠码头,刘晓松就拦住一辆长途客车,站了整整 7个小时赶到武汉。一看校的时间快到了,平时生活十分节俭的晓松平生第一破费打的最终提前半小时赶到学校。在武汉某地方大学,刘晓松结识了一位才情并茂的大学生,并发展成为感情十分融洽的“笔友”,许多人都认为他们就是一对“恋人”。但是,由于军校的纪律明文规定,学员学习期间不准恋爱,所以,刘晓松在信中只和姑娘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谈学习,书信交往长3年之,却始终没有涉爱情1998年夏天,刘晓松奉命参加武汉江永走堤和烂泥潮大堤险段的巡堤查险。这一段江堤荆棘丛生,行走困难,还常有毒蛇出现 ,刘晓松和他的战友们始终坚持在10里的长堤上,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白天顶着烈日曝晒,夜晚忍着疲劳的折磨。刘晓松不但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还常给别人顶班代岗,多次发现和排除险情。

心系人民立志报国刘晓松的不懈追求。毕业前夕,刘晓松第一个向队党支部递交了《决心书》,并向全体毕业学员发出了“到基层去,到边防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倡议书》。当时,组织上考虑到刘晓松家庭和本人的实际情况,打算分配他去条件相对较好的东海舰队。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找到领导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南海部队去。

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集会上,刘晓松含着热泪指挥同学们唱了两支歌,一支是《海军工程大学校歌》,一支是人民海军向前进》。海洋世界的召唤,科技强军的嘱托,扎根基层的互勉,凝聚成全体毕业学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雄心壮志。然而,就在他唱着《毕业歌》奔赴祖国南疆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面对突如其的灾难,晓松和他的战友们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生命和热血实现了入伍、入党的誓言,用理想和实践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