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处处埋忠骨——丰碑中的台湾光复印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9日    

新华社台北10月19日电 题:宝岛处处埋忠骨——丰碑中的台湾光复印记

  新华社记者齐湘辉、周文其

  台湾东北角海岸盐寮海滨公园里,矗立着一座抗日纪念碑,标注下台湾民众半世纪抗日斗争史的起点;宝岛中部彰化县八卦山抗日烈士纪念碑公园里,安放着台湾抗日史上最大规模战役“八卦山会战”牺牲烈士的遗骨;在台南山间的玉井一带,“噍吧哖起义抗日烈士纪念碑”和“抗日烈士余清芳纪念碑”隔山相望,见证日据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武装抗日行动……

  宝岛处处埋忠骨,丰碑念念诉悲情。在抗战胜利、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寻访宝岛光复印记,各地一座座挺立的抗日光复纪念碑无声痛诉昔日日本殖民统治的残酷和暴虐,铭记五十载数十万台湾同胞为抗战胜利和宝岛光复付出的鲜血和生命。

  1895年5月29日,日军从盐寮沙滩登陆,进占台湾。宝岛各地民众奋勇抵抗入侵者,展开持续近半年的“乙未战争”。日军曾于盐寮立下“登陆纪念碑”,而台湾光复后,当地乡公所将原碑废除,改建抗日纪念碑,缅怀抗日先烈英勇精神。

  如今的盐寮海滨,海风依旧,涛声呜咽,纪念碑上字迹已斑驳。史载,日军进逼台湾时,听闻岛内军民决议死守,船只在外海徘徊,见淡水、基隆等地炮台戒备,于是选定兵力不足的盐寮海滩登陆。

  然而,侵略者还是低估了将遭遇的抵抗会有多么激烈和持久。据台湾历史学者戚嘉林考证,1895年日军兵临台湾,从北到南,遭到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和台湾人民奋起抗击,宝岛牺牲近万人。

  1895年8月,留在台湾的清军部队“黑旗军”与台湾各地民众组织的义军在八卦山集结,与日军展开大会战。虽然人数不及日军五分之一,武器装备更相差悬殊,但抗日军民顽强奋战数昼夜,毙杀包括少将山根信成在内的日军上千人。守台义士们付出了巨大牺牲,阵亡者达四五千人,最后突围者不足50人。

  “不守此地台湾必亡,我不愿生还中原。”乙未战争中牺牲的抗日义军领袖徐骧的心声,是当时台湾民众共同的呐喊。

  1965年,彰化民众意外发掘出679具骨骸,经勘查认定正是八卦山战役中牺牲的抗日烈士,彰化县决定竖碑建园,让后人谨记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义勇行为。

  乙未战争并不是宝岛抗日的“绝响”,台湾人民的抗日持续长达半个世纪,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

  1915年爆发的“西来庵事件”(又称“噍吧哖事件”)是日本殖民台湾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武装抗日行动。5月,余清芳等人率领数千民众起义。7月,起义军进攻噍吧哖(今台南玉井乡),全歼甲仙埔、大邱园、小张犁、阿里兰等地日警。起义最终被日军镇压,千余人被殖民当局判处死刑。

  1977年,台南县在事件旧址建立“噍吧哖起义抗日烈士纪念碑”,并在当时的主战场玉井虎头山顶设立“抗日烈士余清芳纪念碑”。夏末秋至,当记者拜访此间时,见高山绿树掩映下,纪念碑部分碑文已脱落,唯烈士忠魂长眠塔下,与山间林涛作伴。

  “旧恨酸心去不遥,此间凭吊泪难消。”台湾文史学者林深靖向记者讲述这段历史时,依然悲愤难消。据他考证,当时日军清乡屠村,死难者难以估算,因殖民当局对外封锁消息,死亡人数之巨应远超史料记载。2014年3月,台南新化出土约3000具枯骨,地方人士认定为“噍吧哖事件”受难者遗骸。“杀人埔”与“万人堆”的民间传闻一再得到验证。

  发生在1914年5月至8月的“太鲁阁战役”,是日本殖民当局镇压台湾少数民族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动用兵力最多,作战范围最广,而台湾少数民族保卫乡土所付出的代价也最为惨烈。此役被称为太鲁阁人的“族群之殇”,当地部落几至被灭族。

  山脚下的太鲁阁战役纪念碑记录下了这段历史。这座建成于2014年的纪念碑由太鲁阁人工艺师莫那比邵设计,22个圆球组成基座,意涵当年22个部落参与战斗,上方菱形中一个圆球代表祖先的眼睛,下面的圆球紧紧拥抱在一起,代表族人团结对抗外敌。

  在南投仁爱乡雾社事件纪念公园,则以雕塑形式记录下另一段极为悲壮的历史往事。1930年10月,雾社的台湾少数民族部落在莫那·鲁道领导下,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史称“雾社事件”。起义共毙伤日警数百名,日本殖民当局调集大量军队,动用飞机、大炮以至化学武器,极其野蛮地残杀起义民众,被日军杀害的有900余人。

  如今,莫那·鲁道长眠于雾社事件纪念公园中,除雕像和墓碑,人们还为他和牺牲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立起纪念碑和牌坊,“碧血英风”“抗日英雄”的字样分外醒目。

  山河染血,丰碑巍然。家国蒙难时,台湾同胞前仆后继,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抗击外侮,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下壮丽的英雄篇章,终于迎来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

  在昔日台湾省受降典礼举行地前,有一座“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碑上,以日本殖民台湾的1895年为起点,每年一刻痕,并标注出“1895、1937、1945”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朴拙粗犷的石材无声传递出那段历史的悲壮。碑前,一座“历史长轴”雕塑镌刻纪念碑文,其中写道:“谨以此碑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同胞,永志怀念。”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