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团结在大陆的台湾同胞参与抗日,1939年,李友邦在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图为台湾少年团的孩子们。 |
![]()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主官陈仪(右一)接受日本投降代表的投降书。 |
![]() |
台湾民众走上街头,举办庆祝台湾光复的活动。 |
![]() |
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公会堂前广场,庆祝台湾光复。 |
![]() |
台湾光复后,台湾同胞热烈欢迎祖国军队到来。 |
![]() |
1946年,“台湾光复致敬团”赴祖国大陆拜谒黄帝陵,这是出发前在机场留影。 |
![]() |
台湾义勇队抗日救亡刊物《台湾先锋》。 |
![]() |
台湾义勇队抗日救亡刊物《台湾先锋》。 |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在国家层面举行纪念活动,有利于体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引领两岸同胞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上向全世界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台湾光复了!被外族侵占奴役长达半个世纪的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那响彻云霄的欢呼、扬眉吐气的喜悦,如潮水般在台湾全岛蔓延开来。
“全岛各处,欢歌燕舞,家家户户,祭祖谢神,告慰先灵……”基隆港的码头上,到处是人潮如涌,到处是欢声笑语。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来了,80岁的老翁拄着拐杖来了,人们激动地挥舞着连夜缝制的旗帜,热烈欢迎从大陆来的官兵,为台湾的光复与新生欢呼雀跃。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岸同胞从来都是命运相连、荣辱与共。
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深刻指出:“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经历了近代以来的这么多风风雨雨,我们对此都有很深刻的体会。”
130年前,台湾惨遭外族侵占,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缩影,给全民族留下了剜心之痛。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台湾,民众“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长达50年的漫漫黑夜中,台湾同胞始终怀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牢固的中华文化情感——
“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台湾同胞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65万多人牺牲罹难;全面抗战爆发后,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高喊“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口号,奋勇投身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
面对日本所谓“皇民化”运动,“义不臣倭”的台湾士绅林献堂,傲然坚持一生不读日文、不说日语、不着和服;爱国志士林祖密将军,放弃庞大家产,慨然道“大汉之民,何能因财富而辱于倭奴”,成为1911年后台湾同胞恢复中国国籍第一人。
…………
这些鲜活的面容,这些铿锵的声音,生动昭示了台湾同胞骨子里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怀,这气节和情怀与生俱来、浑然天成,不可磨灭。因为两岸同胞血脉里流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
80年前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更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9月,日本签署《日本投降条款》,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在台北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由此,通过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1971年通过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郑重确认、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决议明确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台湾光复,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
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历史,让所有中华儿女刻骨铭心。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定意志。
“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我们有坚定意志、充分信心、足够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和外来干涉,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所决定的。新时代以来,祖国大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更雄厚、能力更强大,有力塑造了祖国必然统一的大势。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历史大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统一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台湾同胞将同大陆同胞一道,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统一挡不住。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能看清形势,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与大陆同胞同心同行,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把握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青年感悟
1945年10月25日,台湾重回中国版图,摆脱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作为新时代台湾青年,我们要做好两岸青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让更多台湾青年铭记台湾真实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有强大祖国做依靠,两岸百姓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两岸才有和平发展的未来。
——台湾青年教师陈文成
回望历史,是为了铭记,也是为了告慰。80年前,饱受欺凌的台湾同胞迎来光复的荣光!乙未割台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以武装起义、文化启蒙等方式,展开不屈不挠的抗争。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更不能遗忘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
——台湾青年媒体人许陈品
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凝聚着无数中华儿女的鲜血与牺牲。让我们以史为鉴,共同维护国家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台湾青年学生林彦辰
台湾光复,是先辈用牺牲和奉献换来的团圆,需要我们永远铭记。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两岸交流。
——台湾青年学生王玉婷
讲述
雾峰林家的抗日故事
林祖密之孙 林光辉
“台湾的收复,父亲生平的遗志可算达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于九泉,我的残废不算什么,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光明和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
这是我的五伯父林正亨在云南战地医院,写给在台湾的母亲信中的片段。林正亨——台湾雾峰林家第八代,林祖密五子。他历经广西昆仑关战役、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在1945年3月缅北反攻的最后一场追击战中,任独立步兵第一团指挥连连长。他与8名日军近身搏斗,重伤16处,手筋断裂、脸上留下一道长长刀疤,成半残废。
他加入抗日,是因为知道父亲林祖密一辈子奋斗的目标,就是驱逐日寇、光复台湾。他虽然重伤残废,但父亲遗愿完成了,是他最欣慰的事。
林祖密,雾峰林家第七代,正是我的祖父。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林祖密随其父亲离开台湾;1898年奉父命返台整理家产。其间,他联络父亲在台湾的上万名“栋军”部属,也策划、支援各地的武装抗日活动:如“罗福星事件”“噍吧哖事件”……日本人曾说:台湾的武装抗日,无一不与林季商(林祖密)有关。同时,林祖密亦往返于福建,从事抗日活动。
从武装抗日到非武装抗日,从在台湾抗日到赴大陆抗日,日本殖民统治50年,我们家族也抵抗了整整50年。雾峰林家几代人以生命与信念书写的抗日故事,是先辈用生命写就的,需要后人继续传承。
我们始终坚信有国才有家、爱家先爱国。2007年,我发起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员包括30多个抗日家族,就是为了讲述台湾同胞抗日事迹,力求还原历史真相。只有深入了解历史,人们才会更加爱这块土地。
以光复台湾为要务的父亲
李友邦之子 李力群
我的父亲李友邦,毕生为台湾、为祖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奋斗而牺牲,是一位赤诚的民族爱国志士,在台湾光复史乃至中国近代史,都有其历史的定位与贡献。
父亲质朴憨厚,择善固执,从小不满日本人的统治,因而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终生致力于抗日护台的民族运动。
1921年,父亲在台北师范学校就读时,加入蒋渭水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策动学运等抗日活动。1924年与约10位同学袭击日警台北新起街派出所,受开除处分,当局还要逮捕他。他连夜逃离台湾,辗转抵达广州。于当年9月入学黄埔军校第二期,并受孙中山先生的鼓励与感召,成立抗日政党。党纲第一条即明言:“结合台湾抗日志士,驱除日本帝国主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父亲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口号,积极组织台湾青年参加抗战。其后,他在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与台湾少年团,并在金华、衢州等地设立医院,为前线军民提供支援与服务。
及至日本投降,台湾同胞欣喜若狂,政府派军政人员来台,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举行受降仪式。这是台湾光复节的由来。
父亲一生戎马抗日,追求台湾人民脱离日本殖民统治,以光复台湾为要务。很不幸,父亲却在台湾白色恐怖下被无审枪决,含冤而逝。他是赤诚的爱国志士,岂容青史尽成灰。母亲常说,“你父亲的血应该流在沙场上,应该战死在战场上,但你父亲却死在他最深爱且奉献一生的台湾土地上。”
台湾民众也曾奋勇抗日,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这样的信念不该被磨灭。
被日本征军夫的大哥回家了
丘逢甲之侄孙女 丘秀芷
我出生在日据时期的台湾中坜,年纪虽幼,有些事记忆却很深,如战机常半夜飞来,我们要跑到屋外田坎边躲轰炸。作为爱国志士丘逢甲的后人,我的大哥英彦也没能逃过被日本征军夫的命运。1942年,他被征调去海南岛。临行前全家拍了合照,之后妈妈常看着那大大的照片垂泪。
大哥早先还来过信,但之后音讯全无。1945年8月,突然有一天,在广播中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全中坜的人家都很高兴,曾因教中文被日本人抓去关押了一年的父亲最开心。妈妈念着:“英彦可以回来了!”
但一年又一年过去,大哥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每每听说有台湾兵搭船回来,母亲都要搭火车去基隆,望着一个个下船的人,一个个去认,却都认不到。有人知道妈妈在等儿子,就来跟她说:“我在广东看到你后生,他没钱回来。”妈妈就设法筹钱托那人捎去,但期待大哥回来的愿望一次次落空。
1947年夏天,我们姐弟几人在屋内,突然有敲门声,妈妈跑出去,我也跟着出去,一个又黑又瘦、头发乱糟糟的人站在玄关外大哭起来,妈妈也哭起来,大叫“英彦”。我怎么也无法把这个人与相片中白白净净的大哥联系在一起。
回来后的大哥,性情古怪。直到多年后,他才回忆说,当年在海南岛上岸后没多久便受伤,被日本军队丢弃了。他一直在海南岛各处流浪、打工行乞。日本投降,他也不知,一直到1947年春天才得知台湾光复。听说广州有送台湾兵回台的船,他一边行乞,一边设法由海南岛渡海过去,总算找到船回台。这时,他已整整在海南岛流浪5年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5日 06 版)
手机版
| 港/澳/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