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密,蓝天、白云、绿树相映成趣——
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到这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成员走进天然林、人工造林点、管护所站,检查森林资源巡护、公益林划定和管理、护林防火应急能力建设相关情况。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生态保障。自1984年制定以来,森林法历经3次修改,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今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福建、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新疆、河北、四川等省份,对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检查组认为,各地各部门把贯彻实施森林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就,林业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提质增绿、兴业富林、利民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美丽中国绿色本底更足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物种资源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80%。
5月,检查组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只见远山叠翠、九曲溪奇。
森林法规定,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对“森林保护”“造林绿化”作出专章规定。
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实施森林法,出台《福建省森林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安排43.7亿元用于国土绿化,累计完成植树造林635.6万亩、森林抚育1810万亩。
湖北围绕扩“绿量”、守“绿线”、提“绿质”、增“绿效”,编制林业发展规划,推动森林资源管护增强度、林业产业发展提质效;青海通过优化整合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各地贯彻实施森林法关于发展规划的相关规定,制定实施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及林地保护利用、国土绿化、森林经营、天然林保护等专项规划,为科学合理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提供规划引领。
现阶段,全国造林重点区域转向生态脆弱的西北等地区,相关区域造林成林难度较大。对此,检查组建议,因地制宜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对天然林实施分区分类保护修复,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总量质量。
林草产业绿色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森林蕴含着丰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森林法设“经营管理”专章,对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作出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兴安岭西南麓,森林覆盖率达80%。
“我们这里生态好、空气好,游客来了心情自然好。”公园负责人向检查组介绍,公园积极落实森林法制度规定,坚持保护优先,发挥好公园内森林湖泊、峡谷奇峰、天然氧吧等特点优势,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人来游玩。
在政策支持下,距离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不远处的伊尔施林场,退休林业职工韩振春和附近群众利用退耕还林的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大面积种植沙棘,“沙棘小果实成了致富大产业。今年预计收入近400万元,带动大量用工需求。”
检查组了解到,各地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规范林木采伐管理,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目前,木竹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均成为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林草产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万人以上,重点林业县农民收入超过60%来自林草产业,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
一些林业专家向检查组反映,推动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绿富同兴”不够,还需有效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检查组建议,积极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依法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不断拓宽“以绿生金”渠道。同时,着力构建以林草资源培育利用为基础,涵盖林草产品产加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增强优质林草产品供给能力。培育林业绿色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林草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等。
林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在新疆乌鲁木齐,从天山北麓哈熊沟内的冰草台子远眺,成片的雪岭云杉苍劲挺拔。近年来,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米东分局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生态巡护最前线的管护所站和重点林区,不断提升森林防火监测巡护和预警监控效率。
当检查组到来时,在哈熊沟森林管护所,米东分局森林草原消防应急分队的队员们进行了防火演练,模拟火灾报警、应急出动、现场扑救、后期清理等环节。
森林法对森林火灾的科学预防、扑救和处置作出了制度性安排。每到一处,检查组成员都详细询问森林防火监测工作情况。
如今,各地综合运用互联网、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人防技防相结合、“天地空”一体化监测,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管护能力大幅提升,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实际生活中,违法违规占用林地、侵害林农权益现象时有发生。要让法律法规真正“长出牙齿”,严格执法是关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森林法关于监督检查的相关规定,持续开展“昆仑”“春风”“护绿”等专项行动,通过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行刑衔接等机制,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针对林业治理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检查组提出,在加快完善森林法配套法规制度体系基础上,不断推进生态警务机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压紧压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提升基层监管执法效能,推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形成闭环。
“贯彻实施森林法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依法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森林资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检查组表示,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依法造林、护林、兴林实现生态美、机制活、产业强、林农富有机统一。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