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各部门轮番上门检查,现在几个部门联合查一次,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检查,我们也能把更多精力用在经营发展上。”近日,面对前来走访的河南省杞县纪委监委干部,该县某农牧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涉企行政执法既是展现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也是反映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靶向监督整治执法检查不规范、扰民扰企、借检创收、行为失范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涉企行政执法涉及层级多、主体广,需凝聚多方合力破解“单打独斗”难题。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与行政执法监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贯通协同,通过常态化沟通对接、精准化信息共享、清单化任务会商等,推动各方力量攥指成拳,确保涉企行政执法整治工作多方联动、落地见效。省纪委监委驻省司法厅纪检监察组督促省司法厅全面落实统筹牵头职责,组织召开全省规范涉企执法行动座谈会、整治涉企“四乱”动员部署会,形成省负总责、市县主抓、司法行政部门统筹、业务主管部门协同,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开封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司法局搭建“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行政执法内容、流程、方式、结果开展全方位、动态化监督。栾川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在重点企业设立监督联络点,以“线上反馈+线下问诊”模式收集问题线索,累计整合高频检查事项32项。持续压实整治责任链条,温县纪委监委构建联动监督体系,成立工作组,联合司法、公安、财政、审计部门,组织全县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自查,并通过制发监督清单、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推动问题整改走深走实。
企业痛点在哪里,监督焦点就对准哪里。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任性用权、执法乱收费等突出问题,靶向监督、精准发力,推动提升涉企行政执法质效。鹤壁市纪委监委围绕涉企检查事项多、频次高等问题,推动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职能单位入企执法检查必须“扫码入企”,录入检查事项、依据及结果;企业通过扫码能够对执法行为进行评价,反馈意见建议。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趋利性执法、“吃拿卡要”等顽疾,南乐县纪委监委建立作风纪律监督平台,出台快速查办问题线索工作机制,开辟企业投诉“绿色通道”,确保涉企问题接诉即办、快查快办、严查严办。
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司法厅纪检监察组持续发挥案件查办震慑作用,推动省司法厅通报典型案件27批次共47件,对316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过错责任追究,返还群众财物折合金额173.39万元。周口市纪委监委建立严查快办机制,对企业反映多、群众反复举报的重点案件实行领导包案、提级办理,确保查深查透、处理到位。
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通过补齐制度短板、健全监管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推动涉企行政执法领域实现长效长治。省纪委监委推动11家重点执法部门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措施,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规章政策清理,废止、修改政策文件161件,针对类案问题、共性问题建立完善执法制度107项。
长葛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司法局对各部门现有检查事项清单全面梳理,清理法律依据变更、交叉重复检查事项,精简形成行政检查事项清单229项,出台规范涉企检查具体措施15项。汝阳县纪委监委深挖涉企执法典型案例背后的系统性风险和制度漏洞,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形式,督促涉企执法部门完善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信息共享、统筹涉企执法检查,制定政商交往指引约束“正负面清单”。(记者 侯春跃 通讯员 王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手机版
| 纪律-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