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弦歌丨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感受高校科学精神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1日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题: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感受高校科学精神

  新华社记者

  一场体验、一件文物、一次展览……面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命题,各地高校将科学精神融入育人全链条,激荡青年学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

  初秋,主题为“破壁者的越洋归航”的系列科学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启幕,纪念杰出校友钱学森归国70周年。从专家导览到微宣讲,上海交大以多元形式传播科学精神,让人民科学家的报国之心成为指引青年奋进的灯塔。

  在“学长说”历史沉浸式体验中,学生化身“历史探秘者”,在《纽约时报》剪报、钱学森手稿等文物中寻找线索,还原70年前科学家突破阻挠、毅然归国的历史场景。

  “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历史‘活’了起来,我更深刻理解了钱老‘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抉择。”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钱学森班”2025级新生何志源说。

  无数个体抉择与国家命运交织的珍贵记忆,在高校博物馆的展陈中呈现。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数千件科技文物静静诉说着清华科学家求真探索的故事。它们中,有清华实验室退役的仪器,也有全球征集的珍品。

  “为什么要研究科学的过去?是为了看到科学一步步发展过来的‘足迹’,也是为了传承包含理性、人本等在内的科学精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2025级硕士生杨明繁说。

  “科学博物馆的作用无法取代,我们不仅展示科技成果,更希望传递其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透露,位于清华校园东部、展厅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永久馆舍,预计将于2027年建成开放,“我们的目标是,立足清华、面向中国、走向世界”。

  科学精神不仅是实验室中的攻坚克难,更是对文明血脉的传承与创新。

  走进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元画专题展”上,百余件绘画珍品图像与传世文献,引导参观者步入一场跨越时空的笔墨对话。“在这里,艺术史理论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而是变得可感、可触、可对话。”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杜妮真说。

  “博物馆是以文物为教材、以空间为课堂的育人平台,让青年学子不仅是观赏者,更成为发问者、思考者、文化传承的参与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井中伟说。

  上海交通大学以历史场景激活使命,清华大学以科技文物启迪探索,浙江大学以艺术展陈连接古今……这些高校的独特育人智慧,引导着青年学子将个人前行的足迹,汇入家国发展的征程。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2026年考研初试时间为今年12月20日至21日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