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筑牢根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筑牢根基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接受新华网专访时,系统阐释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创新举措,以及高校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的路径方向,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思路。

问题: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学校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梅兵: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已被纳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这是在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的背景下,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的系统部署和顶层设计,也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站位要高。要从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高等教育作为龙头的作用,以及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对筑牢教育强国根基的重要性,深刻把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要义,准确理解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目标任务,进而明确高校教师应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二是任务要明。要突出“铸魂”,既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高位引领,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更要守牢底线,涵养高尚师德师风。要落实“强师”,持续提升专业素质能力,练就过硬育人本领。

三是行动要实。要注重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落在平常,使其贯穿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确保其真正落地生根。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广泛参与、久久为功。华东师范大学近年来积极持续实践,探索有益经验。

一是加强学理化研究阐释。发挥学校作为以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依托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围绕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生成脉络、实践要求和践行路径等,在学校设立若干专项课题,推进有组织研究。

二是深入挖掘和用好校史资源。以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建校百年,“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学校首任校长孟宪承和第二任校长刘佛年的诞辰纪念等为契机,建成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等教育文化基地,上线“师大名师库”;通过举办专题展、编演大师剧、出版大师文集和校史图书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前辈学人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志向和行动。抓好开学季、毕业季、教师节等关键节点,用好“开学第一课”“毕业一课”及师范生毕业宣誓、新入职教师宣誓等仪式,细雨润无声地推动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弘扬与践行。

三是加大身边典型榜样选树力度。优化教职工奖励表彰体系,设立育人贡献奖、学术贡献奖、服务贡献奖,同时评选“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充分发挥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等优秀教师团队和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潜心从教,形成竞相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问题:在推动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方面,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持续下功夫?

梅兵:教育家精神根植并形成于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现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日常行动中。践行教育家精神,要在筑牢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主阵地方面持续下功夫。

在课堂教学方面,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课程建设,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素质提升。例如,华东师大在修订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办法等课堂教学相关制度规范时,将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要求融入其中,从教师教学环节的专业质量、执教态度、学生学习体验、学生获益程度和教学改革成效等维度,全面综合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同时,推动教育家精神进课程、进课堂,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教育家精神元素;联动第二课堂,面向师范生开设“教育家精神涵养”系列活动课程。此外,一体推进“培训、教研、赛事”联动,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平台,为全校教师提供多样化学习、研修和实训机会,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展AI赋能教学改革,不断精进和提升教学技能水平。

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服务“四个面向”,推动梦想导向的自由研究与贡献导向的有组织科研“双轮驱动”,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引导教师在强服务、强贡献中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近年来,华东师大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共建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等校地协同创新平台,同时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性改革。这些举措的目的就是引导更多教师将科学研究前移至重大急需领域和重点产业一线,不断增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责任。

在社会实践方面,要重点帮助高校教师增进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特别需加深其对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等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系统设计并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中强化实践研修,厚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华东师大,我们一方面积极推动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共建“新时代上海高校教师国情教育基地”,加强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华东师大—普陀区)建设,牵头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东师范大学组团帮扶工作,实施助力中西部偏远地区基础教育领域校友实现教育梦想的“教育筑梦”计划等,引导广大教师在服务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共建地方研究院、产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让更多教师在参与校地合作、走进产业一线、投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坚定“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之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问题: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是重要环节,学校有哪些经验举措,以更好地激发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活力?

梅兵:华东师范大学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优化结构、分类管理、激发活力、提升实力、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为教师发展提供成长沃土,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师资队伍。

一是以质量、贡献和实绩为导向,构建聚焦一流、分类多维、特色鲜明的多元分层评价体系。管理机制层面,通过校院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学校“抓”重点、学院“重”特色、校院合力“扬”特长的评价管理体系;根据科研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工作性质,探索长周期考核评价机制,将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推动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关注高质量成果发表,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放宽成果数量、任职年限等限制性要求;探索推进“准聘-长聘”制度,逐步落实退出机制。

二是实施“TOP培育计划”,让更多“冒尖”青年成长为学科领域的“顶尖”人才。学校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TOP培育计划”(Talent-人才、Opportunities-机会、Program-项目),整合全校资源、盘活协同育才动能。注重领军人才对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关键作用,通过“领军引路+青年提速”双轮驱动,构建定位精准、衔接紧密、协同攻关的学术领军人才培育体系,牵引青年人才追卓越、冒出彩;立足人才所长、国家所需,围绕产业发展、重大工程等国家前沿领域,优化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向青年人才倾斜更多资金、项目等资源,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推进“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在科研创新平台搭建、科研启动经费支持、科研办公空间保障、研究生与博士后招收等团队组建方面,以及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全方位有力支撑,确保青年人才工作有保障、生活无后忧。

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其建设同样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实现系统性跃升和质变。接下来,华东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探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实践路径,系统推动学校教师教育整体转型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