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弱弱联合 由弱变强一一整合重组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来源:中实社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2日    

中实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赵建军 苏月建)社几年前,有人根据一些县区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馆)的实际情况,编了几句顺口溜,说:“一个单位一座庙,几个和尚(尼姑)慢慢熬,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公共资源全都浪费掉。”

针对这种困境,面对金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大县事业发展需要,20146月,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根据中央有关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大部制”的要求,决定将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县档案局(馆)、县革命博物馆进行整合、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单位——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职责明确、班子组建之后,县委对我局寄予了殷切希望,安排县委专职副书记直接分管,并将我局和县发改委、经信委、农委、规划局、住建局、民政局、教育局、重点局、交运局、财政局等一些强势单位一样,作为县委、县政府党政联席会议的固定列席单位,及时听取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真正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出台了“金寨县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意见”,设立了“金寨县红色文化研究开发专项资金”,开展了年度红色文化研究开发10件大事评选活动……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三年来,我们认清形势、摆正位置、出台措施、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大部制”的优势与特色,不断增强新机制的动力与活力,紧紧围绕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这条主线,紧紧抓住档案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开发、展览展示、成果利用四个关键环节,实行规范化运作、产业化开发,带动了党史研究、党史宣传、党史教育、地方志研究、地情书开发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资政育人功能。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顽强拼搏,在全县的中心工作方面,我局先后被评为全县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先进基层工会、“五好”关工委、县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局党支部还被评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卫生工作被评为全县、全市、全省先进单位。在自身的业务工作方面,我局被县政府评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单位;档案、党史工作年年都是全市先进;2016年,我局还被评为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三年来,我局先后有7名同志得到组织的提拔重用,有10多名同志分别受到县委、县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和六安市政协委员会的表彰和奖励,局主要负责人还被授予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市“优秀政协委员”荣誉称号。一些老红军、老将军的后代,专门给省长信箱、县委书记信箱写信表扬我们。《中国国防报》、《铁军》杂志、《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日报》、《皖西日报》、六安广播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多次对我局的整体工作、相关工作和个人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大部制”的优势和特色,确保在中心工作上求突破、树形象,争先进位。

(一)以明确的奋斗目标引导人。新组建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下属3个二级机构、4个直属单位,总编制35名,实有人员40多人,在县直单位中属中等偏上规模。同时,金寨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大县,党史、县志、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比较扎实。立足这些实际,新单位一成立,我们就确立了“县直单位争上游,市内县区争前三,全省系统争先进”的奋斗目标。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拿计划、订措施、下苦功、干实事,以此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催人奋进,创造了“全局上下齐努力、万众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三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拼搏前行,我们先后获得了10多项荣誉称号,受到了省市县各级的表彰、奖励,并且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以难得的历史机遇鼓舞人。正当我们按照既定的目标扬帆破浪、启航奋进之时,20164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县视察指示工作。在我局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我们的工作人员向总书记详细讲解、认真汇报了金寨的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总书记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对我局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426日,总书记一离开,我们就立即召开全局人员会议,传达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全面的安排,以此激发全局同志的工作热情、工作干劲,调动全局同志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增强大家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和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年来,我局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特别是在抓红色基因传承上甩开膀子干、撸起袖子干,干出了一片艳阳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一年来,我们迅速明确了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制订了工作计划、研定了工作方案,进一步概括凝炼、弘扬传承了大别山精神,及时启动了“两源两地”(“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的简称)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广泛开展了“送红色基因六进”(进学校、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活动,撰写发表了一批有关金寨的红色文章,编纂出版了一批红色文化书籍,成功地举办了建军90周年暨“两源两地”研讨会。

(三)以浓厚的团结氛围凝聚人。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为此,我们一方面从关心、爱护职工的角度出发,积极为大家办实事、解难题,注重营造浓厚的团结氛围。比如,及时成立工会、开展各种活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大家谋福利、办实事;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一次健康体检;组织新老职工开展结对互助活动,等等。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设身处地地为广大职工着想,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难题。据统计,三年来,我局领导班子和成员共为职工出面协调、解决诸如家属工作调动、子女上学、家庭纠纷、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50余件,受到了广大职工的真心拥护。另一方面,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和引导大家尊重同志、尊重他人,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并且在各种考核中都将团结作为“必考”内容,积极营造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的浓烈氛围。

(四)以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人。新单位一成立,我们就制订印发了学习、会议、考勤、财经、公物管理、公车使用、作风效能建设、宣传报道奖励、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奖励等10多项规章制度,力求用制度管人、管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我们又及时出台了“六个一”制度,即:对重点工作实行“一月一安排”、“一月一通报”、“两月一交流”、“两月一评比”、“三月一展示”、“三月一奖励”。此举又好又快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城建拆迁、文明创建、招商引资等各项重点工作。这些工作,原来对于我们这样一些弱势单位来说,是个“老大难”,遇上这些事,通常只有挨批评、被通报的份儿。但是,通过机构重组,我们的人员增多了、单位的规模扩大了,加之机制健全、潜能迸发,所以,我们不再只是“写写画画”了!在硬碰硬的攻坚战中,我们同样也能争先夺冠。比如,2016年,我们就被评为全县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城建拆迁(棚户区改造)、招商引资、作风效能建设先进单位。此外,在一些业务性的突击工作中,我们也非常注重发挥大部制、大单位的优势----集中精力干大事!使很多在以前靠自身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比如,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档案工作、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以及档案执法检查时,单靠档案馆的几个同志显然是不够的。面对这些全县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都将全局人员集中起来打突击战、打攻坚战、打大会战,有效地解决了人手不够、势单力薄等难题。当然,遇上其它一些突击工作,我们也要安排档案馆的同志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全局一盘棋、人多好干事”的优势。

(五)以班子的率先垂范带动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际工作中,我局的领导班子和成员敢于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局主要负责人公开向大家承诺,“凡是叫大家干的事,我自己先干;凡是叫大家不干的事,我自己坚决不干。”并且要求班子成员向他看齐,二级机构负责人向分管领导看齐,一般人员向二级机构负责人看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三年来,局主要负责人除了正常工作外,还挤出工作时间、牺牲休息时间,从来不休假、从来不过星期天,每天早上都是五点钟开始工作,晚上一直干到十二点以后再休息,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走访了许多老红军、老将军的后代,整理了一大批史实资料,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据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三年来共搜集整理、编撰发表了《长征先锋、百将之师——红25军的长征历史及相关故事》(系列、共15篇)、《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系列、共20篇)、《坚持三年游击战的红28军》(系列、共20篇)、《逐鹿中原——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系列、共18篇)、《红色家风代代传——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家风故事》(系列、共30篇)和一大批有关金寨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的文章,总共约300篇,除了在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之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还发表在《百年潮》、《中华魂》、《中国老区建设》、《军事参考》、《人物传记》、《转业军官》、《大江南北》、《铁军》、《铁军纵横》、《中国实事求是新闻社》《档案天地》、《档案记忆》、《安徽档案》、《世纪风采》、《党的生活》、《党史纵横》、《党史纵览》、《纪实》、《协商论坛》、《安徽政协》、《江淮文史》、《江淮时报》等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行的报刊中,并被相关机构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作家”、“当代知名作家”、“文学精英”,在全国性的文学创作竞赛中,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在局主要负责人的示范、带动下,全局上下形成了“人人思学习、个个想进步,天天找资料、周周写文章”的可喜局面,很多年轻的同志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比如: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安徽省军区、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六安市委共同举办的“纪念建军90周年暨‘两源两地’”研讨会上,我局就有5名同志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有3名同志都是年轻人。业务工作如此,其他工作亦如此,包括遵章守纪、廉洁自律等各个方面。我局领导班子和成员还经常在一起召开分析会、开生活会,相互批评、相互帮助,精诚团结、身先士卒,确保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二、始终突出档案资料开发利用这条主线,着力狠抓征集整理、展览展示、研究开发、成果利用这四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系列化开发的新路子,确保在业务工作上创佳绩、进位次,夺冠摘金。

(一)全县发动、多路出击,广泛征集了一大批红军文物和档案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搞好研究开发、成果运用,首先必须搜集资料、占有资料。三年来,我们一直把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作为头道工序,全县发功、上下齐心,多路出击、多式并举,共征集红军文物和档案资料3000余件(份),其中,具有较高价值的珍贵文物资料1000余件(份),比如:一些老红军、老将军的勋章、证书、文件柜等实物资料和大量的书籍、手稿、干部档案、领导题词等文字资料。

(二)分类整理、逐分析,搜集发现了一大批有价值、有潜能的档案资料。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70周年,为了搞好各项系列纪念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立足库房的档案资料,通过精心查找、悉心摘录,据此,我们写出了一大批纪念文章、编写了一大批感人故事、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让沉睡中的档案资料焕发出生机、呈现出活力,放射出时代光芒。

(三)精心挑选、科学规划,适时展出了一大批档案资料。特别是2015年,为了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县决定新建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受这项任务后,我们立即制订计划、两眼紧盯库房档案,立足自身、精心挑选,把那些能够反映金寨人民乃至全省人民(抗战时期,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中共安徽省工委、安徽省民众动员总委员会均在金寨)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的图片、文字和相关实物找出来、展出去,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让其登台唱戏、抛头露面,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我局还及时补充完善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和图片资料,新建了档案展示馆,通过各种档案资料来反映金寨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同样也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潜心研究、充分利用,编纂出版了一大批红色文化书籍。三年来,我们集中人力、潜心研究,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鉴定和筛选,然后进行整理挖掘、开发利用,依据库存的档案资料或从中获取的信息线索,编写了《红军源》、《将星闪耀》、《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金寨人》、《王明生平图片资料选编》等10多本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鲜明个性特征的金寨红色文化书籍。今年,我局又与省出版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一套《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寨红色文化书系》(共10本),目前,有的已经完成送审稿、交出版社审定出版;有的正在积极撰写,预计年内可完成撰写任务。与此同时,我们还从库存的档案资料中找记录、找线索,搜集整理、编撰发表了500多篇有关金寨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的文章,其中,300余篇发表在各级各类公开发行的报刊中,为“宣传金寨、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充分肯定。

(五)建管并重、管用结合,及时收集了一大批反映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档案资料。今天的事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宝贵资料,就是明天的珍贵档案。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们坚持做到管用结合、建管并重,不断夯实档案事业发展地基础,积极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及时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培训,及时收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宅基地改革、精准扶贫、民生工程等各种档案资料45356卷,并且做到严格把关、科学归档、规范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确保新进的档案资料能够形成“如山铁证”。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