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树并举抓作风(大家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    

作风建设关乎事业成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抓好作风建设,既需要驰而不息纠不正之风,也需要持之以恒树优良新风。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实现纠树并举抓作风。

  ——编  者

  

  杜绝商而不办的“假把式”

  刘佳跃

  协同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实践中存在一种现象:有的非牵头部门或置身事外,或拖延搪塞,导致商而不办,工作悬空。

  细究背后的思想根源,主要有三。一是规避责任。一些涉及多部门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接的“烫手山芋”,推进起来难度不小。有的部门为求“安稳”,怕担责任,搞形式参与、不实质推进的“假把式”。二是计较得失。有的部门心存顾虑:“事情办成,功劳是别人的;办不好,却要共同担责。”在这种“功不归我、过可能及我”的心态驱使下,能推就推,消极应付。三是本位主义作祟。“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仍有影响,只顾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越是难解的问题,越需要合力攻坚;越是复杂的工作,越需要做好协同配合。协同,是要求也是职责,是智慧也见境界。杜绝类似的“假把式”,就必须切实树立一盘棋意识,多从大处着眼,多算大账、总账,同时,要在细化责任上下更大功夫,让各方分工更明确。如此,才能把工作件件抓实,做到事事见效。

  

  磨出铁肩走得快

  徐汉炎

  时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一些干部却存在畏难情绪、怕苦心理、躺平心态,对待工作拈轻怕重、面对任务上推下卸、责任面前左躲右闪。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暑假时,随父亲挑水抗旱,刚开始只能挑起小半桶水,后来逐渐增加到大半桶、一满桶,步伐也稳了、快了很多。几天下来,肩膀被扁担磨压得有些红肿,母亲有些心疼,父亲却说,“‘三日肩膀两日腿’,多练练肩,磨出老茧,就能挑重担子了”“不吃这个苦就挑不起来,重担在肩才走得快”。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挑重担才能练就“铁肩膀”、真本领。人生成长成才是如此,干事创业亦是如此。

  反过来看,见了重担就躲避,遇到困难就绕道,看似轻松稳妥,实则错失了锻炼的机会,最后反而容易因长期懈怠而变得碌碌无为。组织把一名干部放到某个岗位,是信任,也是考验、培养。争挑重担、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责任使然,也是实现自身价值追求所在。

  

  横向交流别成“到此一游”

  段伟利

  横向交流是各地各单位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常见方式。然而在实践中,有的交流停留于“转一转、看一看、听一听、记一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既浪费资源,又难有实效。

  横向交流本是为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最后却陷入形式主义窠臼。这背后,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交流方法不得当的因素。就思想认识而言,有的干部把学习交流当作“放松”“游玩”的机会;有的把交流当“任务”、当亮点,为交流而交流,只求形式“过得去”,不求交流“出效果”。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交流互动就难以深入。

  从交流方法看,有的干部交流前功课做得不足,既没有梳理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了解对方的特点与优势。交流时,缺少工作主动性,安排看什么就看什么。如此“被动式”交流,自然学不到真经验和真本事。

  避免横向交流成为“到此一游”,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出发前把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理清楚,交流中把好经验问清楚、把好方法搞明白,交流后及时梳理成果、并转化为工作思路。带着问题出发、带着思考交流、带着方案落实,才能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改进工作。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3日 05 版)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