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金寨:专家学者话金寨(下)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3日    

中实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特约记者郭金全 赵中芳 段志超 贾海亮)2019年是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56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院、六安市委,共同在金寨县召开了“纪念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大会”。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安徽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安徽省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院、六安市委,共同在金寨县举办了“纪念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研讨会”。

        中实社安徽金寨:专家学者话金寨(下)
    
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国防大学、陆军炮兵学院的代表、老红军胡正先、金寨籍老红军后代代表洪虎、徐甘泉及与金寨红军有渊源血脉关系的部队代表、黄冈和信阳等周边市县党史部门负责人等,分别参加了“纪念大会”和“研讨会”。整场活动简单热烈、意义深远。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安徽省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院及相关院校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及金寨县、鄂豫皖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科学的诠释,定位准确、评价公正客观。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整理如下(未经本人审阅)。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清华大校:

今天,我主要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从立夏节起义起,谈一谈金寨的历史贡献

第一,金寨对人民军队建设有重要贡献。对军队的贡献,最为突出的,就是从这里走出了一支支部队。我们县里研究的结果12支队,这应该是全国之最。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几个第一:红32师,这是在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一支人民军队,奠定了金寨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基础;红25军,这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一支成军建制的红军队伍,也是以军建制独立完成长征的唯一部队;最后建立的是红218团,虽然仅是一个团,但这是红25军长征后,在鄂豫皖地区唯一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全团700余人。以它为主,和鄂东独立团300余人合并再建28军。红28军还有一个唯一,就是抗战初期,它单独成立一个支队――新四军第四支队;其他支队,基本是几个游击区的部队合编而成。

金寨,为什么会对人民军队做出这样大的贡献?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群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他们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担起了人民解放之责、民族振兴之责、国家发达之责。他们认为是责无旁贷的,即使牺牲性命也无怨无;面对腥风血雨,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他们敢于拿起刀枪,置生死于不顾;面对狂风恶浪,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们没有躲避,留下了足以穿透历史帷幕的鲜血与铮铮铁骨;他们不屈不挠,失败了再干,推倒了重来,以命相搏,谱写出一曲曲雄浑而壮丽的凯歌。

第二,金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有重要贡献。立夏节起义胜利后建立起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六霍起义胜利后建立起皖西革命根据地,加上早期建立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这就使鄂豫皖边区,有了红军的三个根据地,红313233师,有了充分的转圜余地,避开势敌人的分割包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即使在19302月,中央决定把三个根据地打成一片,连成一体,红军集中,统一指挥,这个局部优势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域的广阔,使得人民军队有了广泛的活动空间,穿插迂回,纵横驰骋。鄂豫边压力大了,红军主力就到皖西,就到豫东南。当然,这种情况在其他根据地也是存在的: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敌人压力大了,红军就避敌主力,到闽西击其虚弱;红二军团,转战湘鄂西,也是这种情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红军建立的根据地必须有缓冲回旋的空间,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更不要说发展了,说白了,就是要“不但会打仗,还要会打圈”,打圈就要有地盘,在这一点上,金寨位于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的中心地带,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什么金寨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史上能起这么大的作用?我认为,主要是它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就是人民的基础,就是说,这是一片革命的热土,将分散的三块根据地粘和、连接在一起。

在金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3万逐步觉醒的人民群众。据1951年,中央访问团的初步调研结果,他们中有99700人,在党的领导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战争中。他们同情革命,支援革命,参加革命。为了起义的成功,有的舍家纾难,将家中仅有的田地卖掉,支持起义;有的变卖祖产,筹款买枪;为了队伍的扩大,很多农家子弟扔下锄头,拿起刀枪上战场;更多的人为革命默默地工作着:为红军筹粮筹款,做衣送饭,主动掩护伤病员,以坚壁清野等多种形式配合红军作战。群众是弱小的,他们手无寸铁,却要忍受敌人的百般折磨,甚至杀戮;但他们也是强大的,面对国民党“石要过刀,树要过火,人要换种”的残暴,他们绝不屈服,绝不妥协,奋不顾身,仍然坚信党,坚信我们的红军;多少险境,多少损失,多少牺牲,他们认为都是值得的。据金寨民政部门统计,全县有1万多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在国家民政部编写的《中华英烈大辞典》中,收录的一万五千名县团级以上烈士中,金寨籍的就有330人之多。金寨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太多的牺牲。

第三,金寨对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建设重要贡献。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地区的红旗始终不倒,在这里――始终坚持斗争的人民群众,从这里――走出来的人民军队,都把自己的优秀品质倾注在中国革命事业中。著名的大别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共性的精神里面,都有着金寨革命精神的奉献。有人用十六个字概括了大别山精神:“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习主席2011年在中央举办的“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把苏区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还有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主席对长征精神的概括,等等。我觉得,这些共性的精神谱系里面,都有着金寨地区的革命精神,而且有些特质,还是非常突出的,甚至是独树一帜的。

观滴水可知苍海。我们从立夏节起义,从豫东南、皖西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那些丰富的、具体的、鲜活的历史事实中,可以感知那个时代,那些人,那些事。它们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仍有着很多启迪,很多意义。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 苗键:

在伟大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大大小小100多次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或暴动。其中,立夏节起义发生在今金寨县境内,六霍起义主要发生今金寨县境内。这两大起义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两大起义是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两大最主要战略支点之一的肇始环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史最关键阶段之一,也是中国革命面临生死攸关关头次数最多的阶段。整个10年战争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奉、冯、阎、桂等地方军阀势力的反动力量彼此消长的过程。作为相互对立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包括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各界群众在内的人民革命力量与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要想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博弈中获胜或生存下来,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战略支点。党领导的约100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大大小小十几块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和存续时间不一,大部分或地域范围狭小,或人口少,或者红军力量小、或存续时间很短。由这四个方面综合看来,位居第一的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居第二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两大革命根据地是那个时期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两大重要战略支点。从军事战略的角度上说,所谓要有战略支点,特别是有两个以上战略支点的意义在于,一是使己方力量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降低己方力量损失或灭失的风险;二是两个以上的战略支点之间可以相互照应、策应或支援;三是分散敌方的进攻目标和力量配置。就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方面来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及红军的存在,实质上取得了“鸡蛋没有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实际效果。同时,与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形成了相互策应的关系,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国民党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力量。另外,在中共中央机关迁入中央苏区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际上对党中央起到了一定的拱卫的作用。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如此重要战略支点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肇始环节,无疑是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当然也包括黄麻起义。

二、两大起义是重创和动摇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统治基础的重要始发力量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成立了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统治基础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这个政权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在此后的10年间不断受到敌对方力量的消解。这种敌对力量一方面来自于封建军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中国工农红军在内的人民革命力量是重创和动摇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统治基础的更为重要的力量。这支力量在军事上首当其冲的是红一方面军,但从鄂豫皖大别山地区,特别是从金寨县走出去的红四方面军和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是这种力量中最为重要的成份之一。这三支红军部队的最初源头,主要是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后成立的红军队伍。这些部队在控制革命斗争的同时在根据地形成的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日后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解放全中国的重要政治优势。可以说,两大起义是重创和动摇国民党反动政权及统治基础的重要始发力量。

    三、两大起义是对人民武装力量建构原则、立军宗旨、结构形式、军事斗争方式取向等本质属性探索的起点之一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等,现已形成体系完备的建构原则、立军宗旨、结构形式、军事斗争方式取向等本质属性。但这些属性,都是党领导人民武装力量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探索的结果。探索的起点可以上溯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金寨的两大起义就是这种探索的起点之一:一是践行了党指挥枪的军队建构原则二是在立军宗旨上,一方面代表人民的利益,“打土豪,分田地”,体现了高度的人民性。另一方面,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体现在人民群众参军拥军支前等多个方面。歌词“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虽然不是出自金寨,但同样是两大起义后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动写照三是起义后部队一成立,就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就采用较为近代的欧洲组军结构方式对部队进行编制,即以军师团营连排班的方式进行编制,尽管在层级上还不十分完备。今天我国的人民武装力量主要延用这种编制方式。那时,有些地方武装起义后组建的部队在这方面不是一步到位的,有的起义部队最初称为农民自卫军,后称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四是军事斗争方式紧密结合敌我力量对比、人文、地理等情况来确定。两大起义后的红军部队就是根据敌强我弱、活动地区群众基础好、活动地区处于三省交界且为山区等情况,而主要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的方式与国民党军进行军事斗争的。这些探索都为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长远建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四、两大起义是革命老区精神最主要的基本元素最主要的体现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分别在全国各地创建了一批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这就包括两大起义后创建了豫东南和皖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而发展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区域。这些根据地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建国后,这两类根据地区域被称为革命老区。根据地党和军民革命斗争中展现和凝结的思想结晶,被称为老区精神。老区精神由诸多基本元素共同组成,官学两界在提法上也略有出入,但在主要方面总能形成共识。比如,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总结的老区精神元素表述中,“严守纪律,永跟党走”一条最为重要也最为符合革命历史的实际。这在两大起义中有直接的体现。这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今新时代,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