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严字当头树家风 记:金寨籍将军林维先的家风故事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3日    

中实社安徽电(首席记者侯震斌 王红卫 赵建军 刘杰 郭永昌 郭金全)开国中将林维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人,曾被毛泽东称赞为“游击专家”、“民兵专家”。他的一生为革命出生入死,功勋卓著而又充满坎坷,几经大起大落。但不论在什么样的艰难环境中,在什么样的冤屈压抑下,他始终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始终相信党、跟党走。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的孩子深受教育、深受影响,让他的孩子们学会了怎样面对困境、怎样面对人生。

          中实社安徽:严字当头树家风  记:金寨籍将军林维先的家风故事
   
灾情就是命令!林维先命令刚进家门的儿子立刻返回部队、参加抗洪救灾。

1975年,三儿子林军在坦克十一师通信营任技师。87号晚起开始休探亲假,一夜辗转第二天早上才走进家门。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林维先见到儿子先是有些诧异,接着就问:“你怎么回来啦?”儿子告诉父亲,是休假探亲回来的,林维先这才关心地问了下儿子归途的具体情况。而后话锋一转,说:“你小子命大,你刚走四个多小时,你们驻地附近的水库就溃坝了,现在是一片汪洋。”在给儿子介绍了灾区的基本情况后,紧接着就给儿子下了命令,让林军在家吃了早饭赶紧回部队去参加救灾。

此时的京广线已经被大水冲断了,林军回部队有些困难,他随口问了一句:”“京广线都被大水冲断了,我怎么走啊?”林维先一听立刻火了,大声说:“虽然你在休假,部队也没要求你归队。但是,灾情就是命令,你要牢记军人的职责,赶快回部队去参加抗洪救灾;灾区人民需要子弟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你的战友都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你是我的儿子,就更应该做表率。”说完,林维先就到救灾指挥部值班去了。父亲的话深深地警醒着林军,他吃完早饭后就匆匆地踏上了归队的征程,历时两天多返回驻地、参加灾民安置和疏散工作。在林军后来的人生道路上,这段只在家待了两个小时的休假经历成了他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父亲那一心为公、一心人民的思想境界让他一生受益、终身难忘。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所为的!林维先让“上山下乡”的女儿虚心地向父老乡亲们学习。

在二女儿林鲁杰的心里,父亲林维先不仅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严师,更是她的良朋益友。

“文革”期间,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的林维先又被“大字报打倒,军委调他到北京总参一所参加学习班。林鲁杰和许多南京的中学生们一起坐着大卡车来到了江苏涟水、一个只种杂粮和红薯的苏北贫瘠的小村庄。突然从“高干子女”的云巅、跌到社会的最底层,这对于一个踌躇满志、南京名牌中学名列前茅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当时,林鲁杰白天下地干农活,夜晚常常躲在被窝里偷偷流泪,无奈时便写信向远在北京的父亲倾诉她心中的苦闷。

在与女儿的多次通信中,林维先始终坚信党会还给他清白的,他要孩子们相信他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再三鼓励女儿要虚心地向父老乡亲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朴实、勤劳、吃苦、奉献的精神,教育她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积极作为、多做贡献!林维先说,庄稼活里有许许多多儿女们不懂而应该懂得的学问,多次提醒女儿不论在任何境遇下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定不要放弃学习,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读书和学习。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父亲的关心体贴、谆谆教导给了她温暖,给了她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给了她为目标不屈不挠拼搏奋进的精神支柱。就这样,林鲁杰逐渐习惯了每天田间作业的辛苦;习惯了劳动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到几里之外的小河边去担水回来做饭、洗衣;习惯了做完一天的工作后为了自己的理想,在昏暗的油灯下坚持学习。她从城市的学生变成了靠自己双手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学会了在清苦中知足常乐、在工作中拼搏奋进,逐步在劳动和生活中与农民们融为一体,并被评为地区级学习“毛著”的优秀知青代表。

林鲁杰说:“很多人谈到上山下乡那段经历,始终还带着那份委屈和埋怨,但我却非常感谢和珍惜这一段让我在艰难中茁壮成长的人生经历。因为这一段做农民的经历,让我懂得了稼穑之艰难,懂得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知足常乐!更重要的是,对老百姓的热爱也成了我生命中的本色。我会主动接济那些没有钱粮、却到医院来看病的素不相识的农村人;我会给医院走廊中失去亲人的亲属递上一杯暖心的热茶;我会帮助坐在医院病房楼梯上痛哭无措的父亲,带着他受伤的女儿去看外科医生;我会和全家的兄弟姐妹一起照顾那位得了癌症的为我家工作多年的老阿姨……我把父亲那些教育我、影响我的品质和精神贯穿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人生道路上的顺利和曲折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不论在怎样困苦的境遇中,我都会想到父亲的教诲,想到了他所经历的大起大落,我决心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中国革命为的是老百姓,靠的也是老百姓。林维先常常教育亲属子女,你们都是农民的后代,一定不能有任何优越感、一定不要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林维先出生在大别山的一户贫农家庭,1929年参加革命后、直到1985年去世,56年来不忘初衷,一直把自己视为一个穿军装的老百姓,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的优良传统。

林维先常年穿的是部队配发的军衣;下部队勘察地形时,穿的是染过色的军衣;寒冬在家办公时,穿的是终生唯一的一件丝棉袄,其余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他的内衣内裤,往往是缝补过多次,仍然舍不得换新的。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他与部队的干部、战士一道省吃俭用、共渡难关。他家的伙食与寻常居民家没有什么两样,粮食按定量供应,菜在市场上购买,买到什么就吃什么。对于组织上的照顾,他总是婉言谢绝。

身教重于言传。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色,林维先把家中院子里种上蔬菜、红薯和果树,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种田,从整地、栽苗到施肥、收获……让他们亲身体验农民的艰难。

林维先常说,中国革命为的是老百姓,靠的也是老百姓。没有老百姓的拥护和参与,就没有新中国。不论是打江山还是搞建设,都要靠老百姓。脱离了老百姓,就一事无成。所以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为自己、孩子和亲人的问题去利用特权。

林维先唯一的一个姐姐,在旧社会吃尽了苦头,解放后一直跟着林维先生活、1959年全军动员干部家属还乡,林维先积极带头响应,将姐姐送回安徽金寨。林维先一家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像他姐姐一样生存下来的亲人已经不多,按理留在他身边生活是无可非议的,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却毅然响应党的号召,没有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作特殊处理。1960年,林维先夫人陈岩同志的弟弟洛光,因患病在杭州治疗,为方便医治,想把工作从安徽调到杭州,但他这一想法始终不敢提出来,因为他知道姐夫、姐姐的“脾气”,只好与当时在林维先身边工作的警卫干事林金鹤商量。林金鹤先向陈岩同志试探,遭到她的批评,可他仍不死心,借早晨散步之机,又向首长进言,首长沉默不语,林金鹤以为此事有希望了,便向洛光“报喜”。洛光却苦着脸说:“姐姐都把我训一顿了!”事后林金鹤才知道,是首长要陈岩做洛光思想工作的。

林维先时时提醒孩子们:“我虽然是个高级干部,但我更是个幸存者,比起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比起那些留乡的红军战士,我比他们幸运的多、幸福的多!因此,你们一定要记住,你们是农民的后代,你们一定不能有任何优越感,不要认为可以享受任何特权。”

林维先的孩子们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八个子女都在各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事、清白做人,兢兢业业、出类拔萃。他们深情的回忆父亲、告慰父亲:“敬爱的父亲,你走了,你没有留下遗憾,你用你的生命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你走了,你没有留下钱财、豪宅和汽车,但你留下了你的精神和美德,让我们子孙后代用之不尽;你走了,你没有留下更多的遗言,因为你知道,在我们的血液和骨子里已刻下了你的嘱托、你的期望、你的理想;你走了,但你你的音容笑貌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给我们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勇气和力量。”

(本文根据林新民 林无生 林鲁平 林鲁杰 林军 林毅 林永革 林华的回忆文章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