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冷酷无情”的父亲——金寨籍老红军夏德义的家风故事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4日    

中国实事求是新闻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记者苏月健 刘杰 郭永昌 郭金全 李天龙)老红军、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德义,金寨县吴家店镇。他的父母都是为人忠厚勤俭持家的农村为人忠耿的父母要他们善良做人当家立业,读书成材正经干事。父母的谆谆教导深深影响着夏德义,逐渐养成了“学习专心刻苦”,“办事认真负责”,“自尊心、好胜心、进取心强”,“为人正派,与同事和睦相处”的基本性格。

作为家中长子,夏德义沉载着家庭未来的希望一心盼望儿子知文识字、读书成的父亲勒紧裤带,将10岁的夏德义送进了私塾。夏德义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十分用功。

12岁那年,由于国民党残酷“清剿”和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被迫辍学,随后参加革命上过两年私塾的夏德义,深知学习的重要,常常利用打仗的空隙时间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这种习惯养成后,一直伴他一生。他的儿女们回忆说,“认真学习是爸爸从小就坚守的人生信条,他为了让我们也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更加身体力行,对我们言传身教。他经常是白天工作,夜晚看书学习、处理文件,他的文化底子薄,写字吃力,难免时常熬到半夜三更。他坚持亲自动手起草报告,不轻易叫秘书代劳,常常是口问手记,记不下来的,靠大脑记。即便让秘书做,他总是先把要表达的意见详细告诉秘书,不让秘书‘闭门造车’、无的放矢,事后还要进行认真修改,连标点符号也不疏忽。他经常告诫我们一定要尊重知识,好好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人。

夏德义的一生充满坎坷。战争年代里,他出生入死,多次负伤。进入和平年代后,又含冤受屈长达20年之久。他1959年被打成“反党分子”1964年获得甄别但仍然留着“有错误”的尾巴,直1979彻底平反。这种政治上的高压,不仅使夏德义遭受了长期的折磨,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六个孩子的成长。他们大都是在这种逆境中长大成人的然而,政治上的不公,丝毫没有影响夏德义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气节和品质,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严于律己、顾全大局、两袖清风。

夏德义,一辈子衣着俭朴、生活节俭。外罩不是到了不能穿的时候,是舍不得换的。他患“肺气肿”住院治病期间,医护人员见他穿的衣服十分破旧,便悄悄地问他身边工作人员:“夏老平时也穿这种衣服?”当医护人员听到“一贯如此”的回答时,惊讶地说:“真是没想到!”吃的方面,夏德义更是不讲究,平日粗茶淡饭,下乡检查工作时,就在食堂就餐,还总是交待工作人员:“不要给基层添麻烦。”1978年,他到贫穷落后的宣城县高桥乡蹲点,坚持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参加插秧、打场、植树、施肥等体力劳动,虽身患有肺气肿病,但在生活上从来没有要一丝一毫的特殊照顾。

对于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夏德义始终是从严要求,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照顾。夏德义和妻子耿凤彩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山东菏泽结成伴侣。自此以后,他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陷于囹圄,始终同舟共济、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48个春秋......相同的理想和非凡的经历使他们伉俪情深、情比金坚。夏德义长期从事组织工作,养成了极强的组织观念细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他经手的每一份材料报告,他都留下底稿,并注明时间和处理结果,然后小心地保存起来。组织内的机密工作上的大事,他从不向任何人透露,包括他最为亲密的妻子。有些文字材料,夏德义用信袋装上分好类,放到柜橱里,并且交待家人不许动。耿凤彩也从不打听丈夫工作上的事,更不干涉的工作。夏德义常常骄傲地跟别人说:“我家从来不吹枕头风!”

在他的一生中,从未为家属和子女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的六个子女回忆说:在父亲被打为“反党分子”期间,他们也因为父亲的问题或多或少地遭受不公平待遇。大姐夏随云在学校读高中时,成绩很好,却迟迟不能加入共青团。“男儿有泪不轻弹”,具有坚强性格的父亲从没有为自己的遭遇流过一滴泪,但却常常因为自己殃及子女而伤心

虽然深感自己有愧于儿女,但是出于一个军人对部队的热爱,出于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在国家需要时,他又毅然绝然地舍小家、为大家,将成绩优异且一心向往北大、清华的大女儿---夏随云送进了军校。临行前,夏德义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起他当红军的故事和对军队的感情,希望女儿能够成为一个和他一样的革命军人。夏随云在部队一呆就是几十年。1983年她被定为副团级,1987年转业回到安徽。由于种种原因,她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方面的一些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夏随云找到父亲,想请他和省里有关领导说说,帮忙争取早些落实。谁知夏德义不仅没有同意,反而要女儿按照组织原则客观如实的反映问题,依靠组织解决问题。

如果说处于特殊时期,夏德义因没有权利、无法帮助子女,那是无奈之举,那么,恢复职位以后,夏德义掌握一定的权力、拥有了一定关系,但是,子女的人生征途、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他却依然不滥用手中的权力,不帮助孩子们解决调动、晋级等个人私事,总是教育孩子们要依靠组织做大公无私的人,要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事业以至于有的孩子想不通,觉得他不讲人情、亲情了,因而,在私下埋怨夏德义是一位“冷酷无情的父亲

   介:作者之一,胡遵远,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六安市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政协委员、作协会员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和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金寨县政协委员、常委、社会法制和文史委员会主任。先后被相关部门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个人”“全市服务工业发展先进个人”“六安市优秀政协委员”“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