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武安:一路走来一路歌 读罢赵韦枫的《城内城外》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3日    

中实社河北讯(资深记者侯震斌 记者赵建军 郭永昌 段志超)读罢赵韦枫的《城内城外》书稿,我便想起古人一句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赵韦枫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一位散文女作家。

我当编辑大半生,阅未出版的稿件无数。这些稿件有“生”的,有“熟”的。而且多半“生”得多,这些作者肚里没有多少墨水,又不去深入生活,只是用着劲,拿着架子要当作家,结果写出来的东西疙里疙瘩,编辑读着费劲,读罢累个半死,却不知作者所云。有的作者咬文嚼字花里胡哨,像个爱打扮的小姑娘,读过却没有多少内涵。而成熟的稿子,像高效万能胶,一下子就黏住了你,使你在不知不觉中钻进他的“文眼”,读着是一种享受,读后仍回味无穷。

赵韦枫的稿子,就是一部“熟”稿。像秋后成熟的红元帅苹果,透着一股诱人的香气。当我拿到她的作品,本打算第二天品读的,结果当晚枕边没有闲书可看,就顺手拿起了她的稿子,不想这一看就放不下了,一气儿看到次日凌晨三点钟,仍没有睡意。看罢作品,我在心里打问:她的作品为什么有如此魅力?猜想大概有这么三点:

一、她用爱写作。

韦枫出生于武安,她非常热爱这块热土。所以,《家乡小吃》《小城年味》永远吃不够;《四合院时光》《草木家园》《藏在巷子里的光阴》,一直定格在她的心中。《老城故事》,是她最早的记忆,也是她的文化奠基;《我眼中的武安城》,踏着时代的步伐,在飞速前进。她怎能不赞颂一番呢!《小城大桥》建起,成了武安一道亮丽风景,它像一个城市的脊梁,是市民的主心骨。作者又怎能不去写文歌之呢!另外,对于武安的山水《世外桃源——七步沟》、情湖爱岛——京娘湖、《圣水寺 木梨树 史二庄》,她都留下了美好的文字和一片爱心。

二、她以情铸文。

据说,散文创作也出现了三假现象,即:假故事、假细节,有了这么两假,感情自然也是假的了。如此写出的东西,像一朵塑料花,还有什么味道呢!而我读韦枫的每一篇作品,都被她讲述的真切故事和动人细节感动着,被一种浓浓情包裹着。

《我的城市我的家》,是写乡情的。作者对家乡的人文、地理、历史变迁,以及隋着岁月流逝,人们的幸福生活,都给与了浓墨重彩。读着,像在浏览作者精心绘就的一幅流动的国画。

《咖啡的味道》,是写友情的。我以为,同学情和战友情是最难忘的。为什么?因为同学多半在青少年时期,共同接受一个老师的教导,知识的乳汁除了哺育他们成长,也最能使同学产生情愫,像梁山伯与祝英台。而战友情却是同吃同住同训练凝聚到一起的,如果能在一个战壕里共同作战,那情谊就更深了。本文通过一个青春少女送给一个知心男同学一件毛衣,再通过这件毛衣的失而复得情节,牵出一个新版的梁祝故事。读来,让人心颤不已。

《养老时光》,是写亲情的。作者带着一片浓浓的孝心讲述了父亲养老问题。看罢这篇文章,一个活脱脱的孝女形象便浮现在你的面前。但透过本文,关于当前老人住养老院问题的得与失,也值得思考。

三、她目中有人。

试想,如果写西湖的散文,只写西湖的美景,而不写许仙和白娘子,那么还有戏看吗?我看过许多写到枫桥游览的散文,都没有韦枫写得好,为什么?因为她目中有人。她在《张继与寒山寺的钟声》中,“在枫桥边遇见张继”“张继仍在枫桥边流连”,然后定格成一尊雕像,坐在枫桥边,眼睛下合,正在江枫渔火对愁眠呢!于是,作者就毫不犹豫地坐在张继旁边,一起聆听寒山寺的钟声。然后与台湾作家张晓风一起感叹:偌大的榜纸挤不下张继的名字,与张继同榜的状元今人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记得他和他的失眠诗。

韦枫到商洛,不忘到崇拜的作家贾平凹老家看看。她参观完平凹老宅和“贾平凹文学馆”,还专门走进一间镶着“文章高白雪,布衣傲青天”对联的陈列室,与手持大笔的贾平凹蜡像合影留念,以鼓励自己,增添文字笔力。

韦枫酷爱旅游,但不是浅层次的游玩,而失去寻找历史,感悟人生,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在成都,她穿过岁月隧道,到武侯祠与诸葛亮聊天;到都江堰向李冰父子请教治理水患的问题;然后,到杜甫草堂与杜甫一起讨论诗歌创作。《参观宋庆龄故居》,她站在孙中山与宋庆龄合影像前,久久思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历史留与后人评说。宋氏姐妹让人记住的,不是飞扬跋扈,爱钱的宋霭龄;不是权傾一世的宋美龄;而是坚忍不拔,爱国的宋庆龄。

如此唠叨一番,这也能叫序吗?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邯郸文化》主编、国家一级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